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 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部分部分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类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加的 数越大,和越大,反之和越小”和“从整体中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 少,去掉的越少,剩余越多”的函数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 上,能通过分类、对比、观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 互逆关系,建构解题模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 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 “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第1页/共6页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1让学生认真观察水中情境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河中的鸭子和鹅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将鸭子和 鹅分成两部分。 2让学生认真观察猴子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猴子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分成树上和树下两部 分;分成大猴子和小猴子两部分。 3让学生观察小鸟图。 要求学生将小鸟分成空中飞翔和在树上休息的两部分。 2.依据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依据问题列式解答 1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91019只 预设11819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说明列式的道理。 思考选择的条件不同,为什么都用加法计算 第2页/共6页 2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预设7815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教师要追问同样是 7 为什么一会儿表示左边 的小猴,一会儿表示树上的猴子 思考相同的数表示的意思不同,与整体是什么关系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预设8311只 思考 以上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为什么有的问题能列出一个 算式,有的能列出两个算式 让学生清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的 信息也不同,所列出的算式自然不同。 但是解决问题的模型是“部分 部分整体”的数量关系。 二转变观察视角,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1.依据以上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学生先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任选两幅图,提出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预设树上猴子比鹅少几只 预设小鸭子比飞翔的鸟多几只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不仅能在一幅图中建立解决问题的 模型,而且还能在两幅图中建立数量关系。 三多角度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3页/共6页 1.解决图 1 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走 1 辆,又开走 2 辆,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1-29辆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39辆 预设开走多少辆车123辆 2.解决图 2 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来 2 辆,又开来 3 辆,依据图意提出问题。 预设一共开来几辆车235辆 预设现在有多少辆车92314辆 预设原有的车比开来的车多几辆9-5-4辆或者 9-2-34辆 学生说想法看整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3.解决图 3 问题 课件演示开走 5 辆,又开来 4 辆。 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预设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车14-5413辆 预设开走与开来的车相差多少辆5-41辆 由学生介绍想法。 4.对比总结 1相同的图和相同的信息,为什么列式不相同 2在解决问题中,为什么有的问题用一步计算,有的问题要用两 第4页/共6页 步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什么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效果,突出加、减法含义, 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问题实际上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解题模型 是对“部分部分整体“的扩充。 四机动练习。 小明和小华同看一本书,小明看了 9 页,小华看了 7 页,两人谁 剩下的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从画图、举例等方法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说明想法,感受从整体去掉的部 分越少,剩余越多,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的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 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 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 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 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 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 明晰。 唐代国子学、 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第5页/共6页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 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 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 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 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 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 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 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 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 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