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引流管及护理
神经外科引流管及护理神经外科引流管及护理 神经外科 又称脑神经外科 ) 是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研究脑、 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科学。神经外科研究的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 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和遗传代谢障碍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并探索新的诊断和 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一、硬膜、蛛网膜、软膜解剖结构一、硬膜、蛛网膜、软膜解剖结构 (一)硬膜(一)硬膜 硬膜为一层坚韧纤维膜,由 2 层合在一起构成,在颅内硬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相贴。包 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二)蛛网膜(二)蛛网膜 蛛网膜为一层很薄的半透明膜, 位于硬膜深面, 蛛网膜与深面的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 蛛网状,为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 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 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三)软膜三)软膜 软膜是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 二、脑脊液的循环机制二、脑脊液的循环机制 脑脊液是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它是一种 含有微神经胶细胞的纯生理盐水,主要用作对大脑皮质的机械性缓冲。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 是每日 400500ml 。 脑脊液的循环机制为 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脑脊液产生以后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 室,然后再进入第四脑室,从第四脑室汇入蛛网膜下腔, 最后汇入到上矢状窦内,进入血液 循环。如果脑脊液回流受阻,则可引起脑室变形或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受压 或引起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三、神经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及其护理三、神经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及其护理 神经外科最常见的引流管是脑室外引流管, 其次是蛛网膜下腔引流、 硬膜外引流管、硬 膜下引流管以及瘤腔引流管等. 一)一) 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是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是指经过颅骨钻孔或锥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 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引流方式。 1. 目的 ( 1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应急状态; ( 2 )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部位; 3 )排出血肿或脑脊液,缓解颅内高压,防止脑疝; ( 4 )暂时缓解脑积水; ( 5 )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 6 )经脑室注入抗生素,减轻颅内感染,但该方法现在已很少用。 2. 脑室引流部位最常见引流部位为右侧脑室前角,因为该处脑室较大,易于插管,平 卧时不会压迫引流管.引流装置以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 20cm ,平均 15cm 为宜。 3。 适应证 ( 1 脑室内出血如高血压、动脉瘤等,穿刺引流用以急救; ( 2 )高颅压状态如颅内肿瘤,开颅术后等; ( 3 )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积水; 4 )颅内感染需注入抗生素治疗. 4. 禁忌证 1 凝血功能障碍; ( 2 )穿刺部位感染; ( 3 )濒死危重患者;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者。 5。 注意事项 ( 1 正常 CSF 呈澄清无色透明、无沉淀液体术后 1 2d 脑脊液略带血性,逐渐变 浅至透明清亮。如清亮 CSF 转为血性或原有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再出血; 2 )平卧时引流装置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 20cm ,流量应控制在每日 150 ~ 300mL ,最多不超过 500mL ,如流速过快相应调高引流装置高度。 6。 护理 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包括病人的观察、 引流管的位置、 引流的速度及量、 引流液的性状、 、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拔管等几个方面。 ( 1 病人的观察在病人观察方面,应该重视意识、瞳孔的观察,在脑室引流过程中 应对生命体征、 患者的肢体活动以及患者的言语情况是否是迟钝或胡言乱语, 进行有效的观 察和记录;同时要注意对置管处伤口敷料进行观察,并嘱患者保持头高位 15 30 的体 位。 2 )引流管位置的护理引流管的位置应该是患者平卧时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 20cm ,平均 15cm 为宜;侧卧时距穿刺点上方 10 20cm ,平均 15cm 。具体位置应根据 病人引流量的多少给予调节引流高度, 一般固定床头的位置, 体位改变或检查归来时需重新 调节引流的高度并确定引流通畅。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 3 脑室引流的速度及量 正常脑积液分泌量是 500ml/ 日,以 150 ~ 300ml/ 日为 宜;若 12h 引流量超过 150ml ,或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要适当抬高引流 的位置;切忌引流过速过多,从高颅压状态骤然减压可造成脑室塌陷,颅内出血、脑疝等危 险。 ( 4 )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 1 ~ 2 d 脑脊液可略带血 性,以后转为淡血性,黄色;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 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行 CT ,并急诊行手术止血;发现 脑脊液颜色加深、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感染,应将脑脊液送检。 5 )保持引流的通畅在给病人翻身、治疗、搬运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 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和牵拉,防止引流管堵塞、脱落及气体 进入;病人有精神症状时,应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引流管打折或脱出; 若无引流液流出, 要及时查明原因, 怀疑是小血块或脑组织堵塞时, 请主管医生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 轻往外抽吸,必要时更换脑室引流管。 ( 6 严格无菌操作用无菌治疗巾包裹住引流管的各接头处;引流液定时倾倒,非每 日倾倒, 减少逆行性感染的发生;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 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换药、倾倒引流液时必须遵循神经外科引 流液倾倒流程规范操作。 7 )倾倒引流液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反流的原则;倾倒引流液的流程为首先用止 血钳双向夹闭引流管或将三通调至关闭状态, 然后用安尔碘消毒引流袋出口、 旋开螺口,旋 开后将引流液用无菌的原则倾倒无菌治疗碗内,以免被污染的引流液溅到引流管的接口处, 倾倒引流液后应该再次消毒出口和螺旋口, 然后关闭螺口, 打开止血钳或者是将三通开关调 至开通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 然后将引流袋调至到合适位置.对倾倒的引流液进行颜色和性 质的判断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8 )拔管颅内压逐渐降低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一般以 7 ~ 14 天为限,在护 理特别好的情况下最长可 3 周拔管;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引流管性质、 引流液的颜色、 量来 决定拔管时机;拔管前 1 d ,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 否升高;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语言、肢体活动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 等颅内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拔管后伤口敷料情况,若有渗血渗液,及时处理,以 免发生感染. 二)二) 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引流是通过腰椎穿刺术取得脑脊液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