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磨课听课评课记录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作者 日期 课堂听评课反思记录课堂听评课反思记录 执教并听了示范课,收益匪浅,收获总结如下 1、 成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 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 ,也就难以诱发 和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 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 提出 问题, 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 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矛 盾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普通的岩石,了解这 块岩石的基本特点重,很硬,非常结实。然后给每组同学一 块风化的岩石,让他们观察说出风化岩石的特点很疏松, 很轻、能浮在水面上,表面有泥沙,有植物。通过对两块岩石 的比较,不用教师说一句话,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为什么同样是岩石 ,风化后这么轻 ,且能浮在水面上 岩石怎 么会这么疏松, 手一碰,就会剥落下来岩石怎么会有这么多 小洞洞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 “探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它不是一个简单地 验证某个事物或结论而是要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 ,通过自己 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事实, 像科学家那样“真 刀真枪”地“搞”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个过程不是三、 五分钟所能解决的。在常识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探 究时间,让他们能从头到尾观察、实验几遍。有时间从容地想 一想,自己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 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在本课中 ,我的教学设计如 下1、认识风化的岩石,提出研究的问题。2、自我探究风化 原因。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一次是观察风化的岩石, 第二次是探究岩石风化的原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裕的时 间去感知,去探索。这也为探究结果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 (3) 探究形式的多样性。 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 实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以往的 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对话, 当学生提出了一些 解决问题的假设后, 师 “这是不是结论”生 “不是”。 师 “怎 么办”生“实验”。把验证假设的途径固定在单一的“实验”上。 这是不正确的。 在本课中,学生提出 了多种验证假设的方法 实验、查资料、问老师、上网。在学生实际的探究过程 中也呈现了这样的多样性。通过实验验证温度对岩石破坏作 用的有6组;在实验的 6 个小组中,有用电炉加热,有用酒 精灯加热,甚至有同学在石头上滴上了盐酸后再进行加热。 课堂上有聚在电脑前小声讨论的 ,有不声不响查课外书做笔 记的,有跑前跑后用不同种方法加热的 ,也有东瞧瞧西看看的 同学。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与喜悦。 4)应用探究成果。 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累加知识,而是要学会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探究了岩石风化的原因后,有学 生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了 “亿万年后的西山会有什么变化 ”这 样一个很开放的问题。还有一个同学提了一个更有价值和更 值得思考的问题亿万年后,地球上是不是只有土壤而没有了 岩石这说明学生在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把目光关注到 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并能够试着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去解释一 些现象。我在欣喜之余,把这两个问题抛给了他们。让学生在 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带着更多更深的问题走出教室 ,在课 外应用课堂中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究。 2、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水 平。一是习惯性的教学语言“是不是”“好不好”。二是重复 自己的问题,。三是追问。四是将一个主问题分解为多个辅 助问题。如探究生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时 ,教师把它分解为 1、穿山甲有什么本领2、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3、 树为什么能长在悬崖峭壁上这样 3 个小问题。提问主要集 中在观察、实验结束后的研讨交流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平时缺少这么长时间的探究经 历,学生接受任务后不知所措,所以教师指导性的提问居多; 二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想得很多,但在汇报的过程中不能把想 的内容充分的表述出来,教师引导性的提问较多。 致使课堂上 大问题内包含了为数不少的小问题。 提问数量的增加,减少了 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后,没停顿或停顿不足。按照田老师 的说法,提问后不需学生思考的问题都属于 “无效提问”。提 问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教师的语言频次。挤压了学生思考的 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探究中教师的指导问题 受 35 分钟要达到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师一般只选择相对 简单的探究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即实行“先指导,后探 究”的方式。但指导后的探究有时呈现单一的思考方式。这与 探究的本质是有一定距离的。在本课中 ,我想先不指导,让学 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中碰到问题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 的指导。争取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但是在实际 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一是学生实验操作 不规范,甚至带有危险性。如学生把滴上盐酸的岩石在酒精 灯上加热。虽然加快了分解的速度,但刺鼻的气味使很多学 生都捂住了鼻子,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二是影响了实验的成功 率。“温度对岩石风化的影响”这个实验,为了创设一个真实 的探究环境, 我放弃了过去经常使用的玻璃,而选用了和风化 的岩石来自同一座山丘的未经风化的石块。这增加了实验的 难度。 结果选择酒精灯加热的同学大多失败了,而选择煤炉加 热的小组都获得了成功。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 的指导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