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军行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 9 课古诗三首中的第 一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的前两 句描绘了一幅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边塞图景;后两句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 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千古名句, 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矢志不渝、誓死 杀敌卫国的崇高精神。 这首古诗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 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 苦环境,景中含情。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 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 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铁 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 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后一句写出 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 破敌之志。 2.了解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的特点,体会边塞诗中意象的运 用,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大意,合 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边塞战场环境的荒 凉,体会守边将士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本节 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 从而 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 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 的感受和情感, 与诗境融为一体, 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唐军对抗突厥军的视频。 2、中国几千年的慢慢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战争的刀 光剑影,刚刚同学们看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找学生回答,及时点评。 同学们,这些场景在文学上也留下了它 们的印记, 描写战争的诗歌在我们中国的诗坛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从军行 。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背景知识导入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更好 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 习这首诗的兴趣。 二解诗题,知诗人。 1、 从军行就是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 事生活。 从军行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 共有七首小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2、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诗人王昌龄。找学生读一 读,谁来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 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中过进士,做过官。擅长写七言绝句,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早年曾漫游四方,去过边塞,他的边塞诗用 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世称王龙标,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 安史之乱时被杀害。 现存诗一百八十一首, 作品有 王昌龄集 。 学生回答时老师适当点评, 讲解一些写作背景。 今天学的从军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战争, 但他在边塞生活很多年,他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所以他写出许多流传 千古的边塞诗。 设计理念学习古诗前让学生先了解诗人, 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 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为了让学 生真正品读从军行时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三整体通读,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认真听朗读,然后小声跟着读。 2、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顿,读 出节奏美。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诗句 3、学生齐读古诗,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要以诵读为主, 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先听听范 读,然后小声跟着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采用不同形式 地朗读,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1、同学们,虽然这首诗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我们通过读, 想,悟也会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同桌可 以交流,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诗的意思。 设计理念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对古诗 有了初步的理解,为下一步感悟诗的感情奠定基础。 2、课件出示第一句描绘图景,请同学们结合图画,再读读这句 诗,在读这句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青海、 雪山青海湖本是碧 波荡漾,美丽宁静的。课件出示青海湖图片雪山指祁连山,它海拔 四千至五千米,终年积雪,银光闪耀,异常壮丽。这一青一白两道风 景,本应带给我们纯洁的美感,可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暗”字呢 板书“暗”。风云变幻,转眼间长云翻滚,高原气候变幻大,气候 恶劣,黄沙漫天,地理环境差,还有战事不断,连年的烽火,四起的 硝烟,也遮暗了雪山。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 心情读读这句诗。 设计理念通过图片的对比,营造氛围,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 边塞气候的恶劣,环境的恶劣。 3、让我们随着诗人来看看第二句,当你读这句诗时脑海里出现 什么画面 孤城遥望这句诗中哪个字更能打动你的心扉 孤 板 书“孤”, 课件出示画面假如你身在这样的环境中, 你会怎么想呢 特别想家 是啊大漠荒凉,只有呼啸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相伴,守 边的将士怎能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所以眼前的景物让他们感到 茫茫的大漠,无边的戈壁,人迹罕至,前有劲敌,后无援军,城中 的将士可谓是孤军奋战,怎能不倍感孤独。 4、小结诗人移情入境,用“暗”和“孤”向我们展示- -幅孤 寂、荒凉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边塞气候的恶劣, 环境的 艰苦, 将士对家人的思念。 5、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 呢黄沙百战穿金甲。读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三 句图景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战事很频 繁“百战”是指打了一百次吗不是,在古诗里“百、千、万” 都是虚指,表示很多很多。还能从哪个字看出来战事频繁 “穿”, 板书“穿”,在这里的穿不是穿衣服袜子的意思,而是 磨破, 把铁片做的战衣都磨破了,你觉得是什么磨破了战衣 敌 人的刀剑, . 可见敌军的强悍,战斗的艰苦,还可能是什么磨破的 黄沙 长时 间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可看出战事的频繁,战斗时间之长,战斗之艰 苦。 6、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 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他们发誓“ 不破楼 兰终不还”。 课件出示第四句不打败入侵的敌人, 誓死不回家, “终 不还”可见他们决心之大。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呢 因为他们要 保卫 国家是啊 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刀光剑影,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