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论唐诗两大高峰的碰撞--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 资源ID:54692057       资源大小:812.1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论唐诗两大高峰的碰撞--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论唐诗两大高峰的碰撞--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 分别尊称为“诗仙”和“诗圣” ,二人在诗歌创作中各有所 长,风格迥异,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 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 善七律,取典型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 观, 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宋代严羽评论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时说 “子美不能为太 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 沧浪诗话 。然则如 此不同的两个诗人在历史长河上却有着一次举世瞩目的相 遇,并成为了忘年之交,两人结下深厚情谊,拥衾共眠,在 两人以后的诗歌也可看出这次短暂的相遇对各自的重大影 响,两人的诗风也互有借鉴。本文将从李杜相遇前之李杜 差异、李杜相遇时之情谊、李杜相遇后之诗风转变三个层面 对其二人的思想碰撞及诗风转变进行层层剖析。 一、相遇 前之李杜差异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座高峰,是浪漫 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在艺术成就上各有千秋, 难分高下。李白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公元 762 年,杜甫生 于公元 712 年,卒于 770 年。两者都经历了玄宗、肃宗两朝, 这是唐王朝由盛极走向衰败的动荡年代,唐玄宗的开元盛 世, 是唐朝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 社会经济发展鼎盛的时期, 之后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唐朝急剧走向衰败。李白与杜甫的 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经济比较繁荣稳定的时期,中老年则 由于社会动荡,颇受战乱流离之苦。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一 个共同的主题爱国,对祖国大好河山、劳动人民的讴歌。 李白与杜甫的爱国热情,主要表现他们的政治理想上,建功 立业、平定叛乱、振兴国家是他们的政治追求,虽然这些理 想都破灭了,但他们不息的追求、呐喊,千百年后仍使人感 动。但李白与杜甫终究是两个性格迥异的诗人,他们的作品 反映的思想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的特 点。 (一)李白与杜甫的政治理想的差别李白、杜甫在相遇 前都是少有壮志的人,李白年轻时即好谈“王霸之术” ,杜 甫“七龄思即壮” ,但两人的具体政治目标与实现途径却有 很大的区别。李白在政治上崇拜的对象是战国的鲁仲连、东 晋的谢安,前者一箭下聊城,后者一战定东晋,但真正使李 白倾心是鲁仲连功成不受赏的那份清高,以及谢安隐居东 山、相机而动的那份洒脱,这些与李白自来自去、不受羁绊 的为人为事的“口味”很吻合。所以李白的政治理想就是要 象鲁仲连、谢安那样,相机而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 而出,一鸣惊人,然后不受爵禄,飘然而去,归隐山林,洒 脱之极。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 “终然不受 赏,羞与时人同”是他心境的写照。在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途 径上,李白既不屑于通过科举,也不能象边塞诗人高适、岑 参那样投身边塞,一步一步做起,他期望的是象吕尚、诸葛 亮一样,受人赏识,委以重任,象谢安、鲁仲连那样,一出 东山,谈笑建功。当然,他这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 姜太公式途径不再有现实的基础了。杜甫与李白不一样,他 的政治偶像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忠义、勤勉、献身精神正是 杜甫骨子里的儒家道德规范。杜甫钦佩诸葛亮兢兢业业、契 而不舍的精神,而他实际上也是这样实践着。他的政治目标 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就是通过辅佐君王治理好 国家,因此他为官则“恐君有遗失” ,在野则思“涓埃答圣 朝” 。在途径上,杜甫走的路也比李白实际得多,他做过参 军、左拾遗,后又贬为参军,在成都时做过节度参谋等,不 管在何职位上, 杜甫都尽心尽力, 去实践他为国为民的理想, 不以官小、事小而不为。 (二)李白与杜甫对劳动人民的态 度。李白与杜甫都不是出身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在一生 奔波流离中,却不同程度地走向人民,反映、讴歌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活苦乐。这一方面杜甫比李白更加投入,更深刻。 首先从作品的数量上看,杜甫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占了相当 大的比例,从兵车行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句至“三 吏” 、 “三别” ,随着杜甫对人民生活的了解的深入,这类作 品也随之增多。其次从深刻程度看,杜甫对劳动人民生活的 了解很深入、描绘人民生活真切感人,对人民苦难的根源, 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 “彤庭所分帛, 本自寒女出” ,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剥削的残酷性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对造成这种反差的统治阶级,杜甫也毫不留情地 扯下其伪面具“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这些诗句出自 一个“奉儒”的知识分子笔下,是极富进步意义的。李白无 论在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内容的深刻程度上,都与杜甫相去甚 远,他只有都护歌 、 秋浦歌14、17等几首诗,而且 多用白描手法,没有触及本质。在作品差别的后面,是两者 对劳动人民的态度的差别。杜甫经过一段离乱的生活,已完 全融入到劳动人民当中,发自内心热爱朴实无华的劳动人 民, “指挥过无礼,不觉村野丑” ;由热爱而产生同情,由同 情劳动人民疾苦而产生了对统治阶级的痛恨。李白也经历了 与杜甫相似的离乱生活,但没有真正融进劳动人民,他仅是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同情人民的痛苦,感受远没杜甫真切, 如他写的秋浦歌14,感情很平淡。 (三)杜甫的天下为 公思想与李白的个人主义色彩。杜甫是一个时刻想着国家和 人民的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苦难,有时“一 岁四行役” 。流浪生活一方面使他能广泛地接触最下层的劳 动人民,真切体会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使他能反过来审视 自己出身的阶级。杜甫自己是“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享 有不纳租、不服兵役的特权,即使是他,儿子也免不了“无 食致夭折” ,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所以他从人民的苦难反 观自身,又从自身想到普天下的老百姓,由已及人,发出了 “平人固骚屑”的慨叹。更为可贵的是杜甫一想到人民的苦 难, 就忘掉了自己的苦难, 如他看到自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更多的无处栖身的“寒士” ,幻想能 有“广厦千万间” ,能够大庇天下“寒士” ,自己却宁愿“受 冻死亦足”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天下为公的精神,表现 了杜甫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作为出身于统治阶级的他,他的 思想已跳了封建等级观念,突破了儒家思想的局限,真正成 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民的诗人。李白相对于杜甫更加追求个 性的自由与解放,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有积极的意 义的,他的骨气、傲气,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李白出身并 不高贵,这使他一展宏图的愿望不能如愿,他的性格与封建 道德规范也格格不入,他不愿受各种束缚,这使得他与封建 社会制度的冲突不可避免,他的一生都在与之抗争。在这种 冲突中,李白是属于弱势的一方。在现实社会中,他的政治 理想一个个地破灭,于是他便走进了大自然,在自然中寻求 身心的解放寻求思想的寄托,为此写下了大量的游仙诗。这 些游仙诗、山水诗,一方面展现了李白不屈的个性,另一方 面体现了他个人主义的一面。他没有象杜甫那样由统治阶级 走向人民,而是走进了一个更加与世隔绝的自我,他迷恋的 水,更多地发泄自我的感受,他缺乏杜甫的责任感。 “鸡聚 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李白逐

注意事项

本文(论唐诗两大高峰的碰撞--李白与杜甫的相遇)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4)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