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精品]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 资源ID:53134528       资源大小:97.0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精品]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内容提要高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异常突出。本研究以失地农民聚居的城中村 为例,发现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致命残缺,难以成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要依赖的条件下,由农民的 自组织方式所实现的社区保障,能够为失地农民提供一种替代性的问题解决路径。而且,由于我国统一社 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相当时期内仍然还有困难,因此,城中村失地农民所依赖的社区保障及其城市化意义 值得关注。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社区保障;城中村社区保障 迄今为止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旋律并不和谐,农民尤其成为各种城市化资源配 置的失利者。与此相关,农民拥有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农民生活保障的重要依托,但同时,随着城市化 速度的加快,农地又必然地大量进入城市发展之用,由此而致的失地农民群体日益庞大。据估计,近10 多年来,因农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的人数大约有2400万,并在未来10年中还将继续形成至少2600 万失地农民。如此庞大群体的出现,与失地农民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与基本生存发展相联系的 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以失地农民聚居的城中村为例,发现,依赖农民的自组织方式实现的社区 保障,能够为失地农民面临的保障缺失提供一条有效的解决路径。而且,我国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至 少在相当时期内仍有困难,因而,这一解决路径更具有关注价值。 一、城中村石牌村的社区保障概况 石牌村是目前广州城市中心区天河区历史最长的城中村之一。还在1994年,村庄土地就基本被征用 完毕,村社区范围与村民住宅聚落基本合而为一。随着城区的扩展,村社区实体所在、面积共016平方公 里的土著居民聚落逐渐为周边繁华的石牌东路、石牌西路、黄埔大道与天河南路所包围,形成典型的“都 市村庄1997年,作为农村建制的石牌村委会被撤销,原村居民近万人按地段归属四个新成立的居民委 员会,原村集体经济则改制为三骏企业集团公司。但改制后8年来,由于宏观社会制度、社区组织管理方 式与历史文化等等的原因,特别是非农化农民利益机制的作用,四个新成立的居委实际上一直以改制的二 骏公司为核心,形成具有过渡性特征的、同时具有浓厚村社型特质的社区共同体组织。 至今,人们仍然把原石牌村所在的社区称之为“村”,既是传统习惯的沿用,更指这种过渡性的特殊城 市社区。社区进入城市的过程,既是村社型共同体组织的再延伸过程,也是依附于其中的社区保障体系建 构或者完善的过程。这里,社区保障特指,通过动用社区资源,实现或者部分实现社区成员基本生活保障 与福利的机制与方式。石牌村社区保障的发展,实际上是与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步进行的。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一方面,村庄农地逐步被城市建设所征用,而土地非农转化中,失去土地这一最重要保障 资源的农民在加速度递增,这些人对社会保障有强大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土地被征用,大量征地补偿款 与留用地资源投入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之中,村集体经济的基础越来越雄厚,且发展势头强劲,为失地农 民保障需求的满足创造了物质基础。当村庄土地全部非农化后,村庄便成为失地农民聚居的社区,蓬勃发 展的集体经济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需要的结合,使社区保障成为社区组织必须承担的重要工作。正是在村 庄土地非农化、失地农民与集体经济的关系演变中,社区保障不断地进入到了社区制度建设的视野。到撤 村转制的90年代末,以社区经济为基础的社区组织,基本上建成了完整的社区保障体系。 社区保障与福利,涉及面广泛,几乎包容了村民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 1 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在社区组织对村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上,主要是通过凡是非农化居民人人有 份的股份分配形式来实现。1994年,也即是在村庄土地基本被征用完毕的当年,进一步完善了一直沿用到 今的社区股份制度,规定凡是当时还是农业户口的居民,不论老幼、也不论是否参与过村集体劳动,人人 都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社区股份一般参与劳动时间长,股份配置就多,作为往后社区组织进行基本生 活分配的依据。据统计,村股民平均持股约20股,以2004年的股红分配为例,每股至少可以获得300元 以上的收入,即非农化村民平均最低年生活费至少在6000元以上,还略高于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2 医疗保障。社区合作医疗是村里历史最长的社区保障之一,现在的社区合作医疗制度基本上是 人民公社时期合作医疗制度框架的发展,当然是在注入了更多经济资源基础上的发展。合作医疗制度规定, 凡是非农化的村民,都有资格参与社区合作医疗,获得在就医和保健上的优待。 3 老年生活保障。在1982年,村里就已经开始建立了农民退休金制度,规定村民凡男年满60岁, 女年满55岁者,每月可领取一定量的生活补助费。随集体经济的发展,补助费已作多次调整。现村里退 休老人每月可领取200元的退休金。 4 优先就业安置。由于社区完全置身于城市,非农化的村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竞争,难以避免地 陷入大规模失业境况。为此,在可能情况下,社区组织都是尽量优先安排本社区居民就业。 5 其他社区性福利。在村民子弟的入托、入学上,可以享有“自己人”的优惠政策,子弟在外拿了大 奖或考上大学,还可以享受社区组织颁发的种种奖励,村民死亡则可以获得一笔丧葬补助费。此外,社区 的许多公共活动中心与设施主要都是面向内部居民,开展的诸多社区服务项目也多是面向这个群体的。石 牌村的社区保障自成体系,在社区组织的边界内,人们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多重保障与福利。这些保 障与福利,成为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并最终实现与城市融合的最主要生存与发展保障方式。 二、城中村社区保障的机制与特点 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国家全能全包的单位制体制弱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政府性与单 位制组织以外的力量来消解。而在逐步脱离单位制体制以来,城市社区日益成为我国转型时期的新型结构 性社会因素,作为具有承接市场条件下诸多生活需求,以及连带不少相关社会需求的社区,在一定程度与 一定范围内具有解决或缓解社会问题之效,因此成为寻求问题解决的依托。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提出,包 括社区保障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但山于社区功能的发挥,社区的组织化状况是基础,而我国城市社 区的组织网络整体发育水平低,社区可支配资源有限,特别是缺少关键因子,即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使得社区建设与社区保障的开展,多处于初步状态,实践效果不理想。与此很大不同的是,在城中村社区, 不仅具有强大社区经济的资源基础,而且还具有直接传承的组织体系及其历史文化资源,这些特殊社区禀 赋共同决定了它具有发挥社区功能的潜质与现实能力。 一社区保障是城中村社区组织的一种必然选择 城中村社区保障与福利体系的建构,实际上与社区“拟单位制”现象的建构同义,因而其发生的机理与 社区“拟单位制”的建构基本相同。整个非农化过程中,甚至包括非农化过程完成以后,城中村组织一个很 值得注意的共同性现象是,与许许多多的非农化村庄一样,在自身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承续与再生中,往 往或多或少都带有社区组织单位制化的趋向,有些学者把这一事实称之为“村落单位制”现象注1,并 认为,该现象被并非个别地产生出来,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体制的某些贯通性,因而,促使非农化村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为本站会员(aaakkpc)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