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资源ID:52687084       资源大小:47.0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4积分 【人民币4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积分 【人民币4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 【 之 】 (一)代词 1、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例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可译为“这”“这样的”,复指代词,表示前后是同一事物, 例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二)助词 1、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例①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结构助词,不译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例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结构助词,不译,倒装句的标志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例① 宋何罪之有(公输) 4、音节助词,不译,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例① 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狼) (三)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①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四)表示时间、空间的界限,不译。 例①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 以 】 (一)动词认为,以为;或与“为”构成“以为” 例①臣之妻私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 (二)介词 1、译为“把”、“拿”、“用” ,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方式、方法等。 例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2、与“为”连用, “以为”,可译成“把当作”。 ①②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公输) ② 此可以(之)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队) ③因以(之)为号焉。(五柳先生) 2、译为“凭借”、“依靠”、“按照”、“根据”,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例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3、译为“因为”,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例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三)连词 1、译为“来”、“用来”,表示目的 。 例①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可译为“以至于”,表示结果。 例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四)副词 1、同“已”,已经。 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三、 【 而 】 大多是连词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2、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然后”、“来”、“便”“接着”等,或不译。 例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然而”、“却”等。 例①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4、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①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四、 【 其 】 (一)代词 1、第三人称,相当于“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 或“他的(它的)”或“他们的(它们的)”。 例①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3、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这种”“那个”“那些”之类的词。 例①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① 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二)语气词 1、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2、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大概”。 3、表示加强语气,可加强命令、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一定要”等。 五、 【 于 】主要是介词用法 1、可译为“在”、“到”、“从”,用来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 例①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2、译作“向”、“对”、“给”等,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①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可译为“和”、“与”、“跟”、“同”。 例①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②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可译为“因为”、“由于”, 表示原因。 例①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5、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①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②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六 【 则 】 (一)副词 1、可译为“就是”,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二)连词 1、可译为“就”、“便”、“那么”,表示承接关系。 例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可译为“然而”、“却”,表示转折关系。 例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3、可译为“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为本站会员(a1057754340)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