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2篇

  • 资源ID:52542041       资源大小:90.1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2篇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2篇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 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勤于发 问.于发问的人 2 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 方法论述中心。 [学习方法]读读、议议、说说、讲讲写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场导入,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话吗, 你们想知道老师心里想什么吗 [分析]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感,同时放松师生紧张的情 绪. 开头配一个短FLASH,配宇宙,杨立伟,登上月球, 深蓝色的背景,球体,神奇,海底,森林,整个世界奥秘的 一种探求,恐龙,人类对此有疑问,有探求,才有了现代人 类的文明,导入课题。 [分析]从广阔的背景导入,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 时拓展思维。动画效果,色彩明丽,画面形象,易和身边的 事物联系起来,与科技相联,激发学生“问”的欲望。为整 节课创立一个情境。在这个导语中,强调有发问就有收获。 二、分析课文 设计思路老师在充分熟悉,挖掘教材的前提下,灵活 驾驭课堂。处理突发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阅读,展示 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没有领悟到的地方,教师给予 及时,适当的点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理清文 章思路。重点掌握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老师设计 精美板书,辅助学生理解。 [分析]此设计可以体现新教学理念,一改往常满堂灌, 满堂问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已问,自己解答,老师只是课 堂的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一个角色。 三、联系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在为课文补充一些论 据。 (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也可以。) [分析]更一层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四、口头作文 中学生应该不应该带手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分析]此设计是为了加深对本课的教学重点 正 反对比论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强对口头表达能力的 训练。 五、一句话训练 “以发问是,所以它可贵“说一句话。要 求运用比喻的修辞。 [分析]此设计意在训练学生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自已的思想。 六、总结 用左拉的名言。 七、结尾设计 一系列人类还没有探索清楚的宇宙,人自身,海洋等奥 秘来结尾,意在激发学生发问,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激情。 八、板书设计 用树形,意在发问可以使知识开花结果。 用扇形,意在发问可以使知识收扰。 用钥匙,意在发问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形象,生动。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 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 勤于发问的人,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2. 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 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 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 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 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 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 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 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 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 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 什么启发。 三、正课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 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 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 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 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 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 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 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 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 何不多问呢 2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 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 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 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 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 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 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 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 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 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 (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 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 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 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 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 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 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 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 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 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 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 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 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 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 发问的精神(1一3段) 提出正面论点一一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 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 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举例论证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5-8段)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

注意事项

本文(《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2篇)为本站会员(aaakkpc)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