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咸阳市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协议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咸阳市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协议 为了促进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向纵深进展,进一步利用杨凌的农业科技优势提升咸阳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根据2004年10月25日咸阳杨凌双方领导联系会议签署的《备忘录》和《五年计划》,拟在《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农业产业一体化协议书》的总框架下,建立和开展咸阳市与杨陵职业技术学院的“市院合作”,以此作为加强和推动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内容。 一、“市院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引进、开发农业新技术,展示、推广农业新成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培育产业、促进产业、进展产业,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二、“市院合作”的基本思路: 以咸阳市彬县为重点,以其它各县市区农村为阵地,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试验、实习、推广、示范基地,根据“学院优势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开展“一系一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学研对接,快速、有效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一)根据彬县农业进展规划,以彬县人民政府为主体,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技术支撑,院县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采纳“一系一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科技推广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合理调配人才资源,在促进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以科技培育新型产业。 (三)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突破口,以农民有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在重点抓好彬县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咸阳市东部、北部和南部县市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乡、示范村,带动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市院合作”的内容: 利用2024-2024年三年时间,在彬县小章镇、炭店乡、城关镇、新民镇分别建立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荒山坡地综合利用为重点,农、林、牧、草、沼各业协调进展的农业产业化示范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60户,引进农作物、畜禽新品种3~5个,推广农业新科技成果15项,培育新兴产业1~2项,培育农村科技能手20名,培训农民4000人次以上,组建3~5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使示范村各产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达到2500元以上。 在建好彬县农、林、牧、草、沼各业示范村的基础上,逐步把示范村区域向北、向东、向南扇形推动,在北部旱原、中部旱腰带和南部灌区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的示范乡村,带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健康进展。 (一)林业工程 以荒山坡地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现有2469亩(退耕经济林2056亩,荒山防护林440亩)经济林和荒山防护林的补栽、嫁接和经营管理工作,补植、新栽经济林2526亩,荒山防护林1069亩,引进适宜彬县栽植的经济林木品种1~2个,推广经济林木栽植及科学管理技术,荒山造林技术等,使森业覆盖率由33.3%提高到50.7%,年产优质干杂果1000吨,年林业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优果工程 重点推广果业生产“四大关键”技术,提高现有350亩水晶梨管理水平,对140亩老梨园进行高接换种,推广果园种草技术300亩,沼液沼渣综合施肥技术100亩,使优质果率达80%以上,实现果业的无公害化生产。 (三)畜牧业建设 以推广种草养畜技术为重点,引进三元杂交良种猪1~2套,良种奶牛130头,推广生猪、奶牛科学饲养技术、苜蓿加工青贮技术等,种植优质紫花苜蓿500亩,使牧草面积达到1300亩,年产干草1000吨以上,逐步实现温棚养奶牛、养猪产业化。 (四)水利工程 新打机井6口,完成配套设施的安装,对虎家湾、水北、林家堡村的灌溉渠系进行改造,设计、安装虎家湾村大棚内节水灌溉设施。 (五)设施农业建设 以虎家湾村为重点,新建塑料大棚140座,小拱棚300座,引进果蔬新品种2~3个,推广阔棚草莓、苜蓿、小乳瓜、礼品西瓜等生产技术,为示范村培育新型产业。 (六)生态农业建设 新建沼气池100口,配套改厕、改圈、改灶100套,使示范村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进行沼气管理技术培训,大面积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实现示范果蔬生产的无公害化。 (七)农民技术培训 根据农时季节,结合示范村科技推广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有用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深化田间地头及时解决项目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推广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各示范村重点培育3~5名农民技术骨干,以提高农民的自身造血功能,逐步实现推广项目的产业化经营。 (八)、专家大院建设。2024年,重点支持彬县,对已建成的小章农业科技综合示范专家大院进行完善,使其尽快更好的发挥作用;结合专家大院建设和产业布局特点,建立综合试验示范讨论工作站,主要讨论解决北部旱作农业产业进展问题。 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与彬县各乡村对接对象及主要目标是: 动工系:建设小章镇卧龙村产业化温棚养猪基地和林家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20户,完成畜牧业生产建设任务,培育农民技术骨干8~10名,培训农民1000人次,组建养猪专业协会和奶牛养殖专业协会。 农学系:建设城关镇朱家湾村设施农业示范村,主要任务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20户,完成优果工程、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培育农民技术骨干3~5名,培训农民2000人次,组建大棚种植专业协会。 林学系:建设炭店乡林家堡村荒山坡地综合利用示范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20户,完成林业工程建设任务,培育农民技术骨干3~5名,培训农民1000人次。 水利系:建设新民镇胡家坡科技示范村,推广果园节水灌溉技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培育农民技术骨干2~3名,培训农民500人次。 四、“市院合作”的形式: 根据《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农业产业一体化2024-2024年计划》指导思想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推广为纽带,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示范带动,拓宽合作渠道,挖掘合作潜力,构建政府牵线搭桥,社会广泛参加的市场运作新机制”的要求,市院合作主要实行以下形式: (一)、加强项目合作 把项目合作作为“市院合作”的主要形式和载体,重点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专家大院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重点区域的产业带开发、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上开展合作。大力鼓舞和支持专家教授个人、个体企业、各种协会组织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合作,逐步形成全民参加的“市院合作”氛围。 (二)、召开联席会议 ①每年年初,召开双方领导联席会议或“市院合作”座谈会,总结工作,沟通经验,仔细讨论和梳理思路,制定当年合作计划,并就重大合作项目交换意见,探讨如何把“市院合作”向深层次全方位推动。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②每年中期,组织开展一次合作项目和基地建设检查观摩活动,检查“市院合作”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合作项目落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三)、组织定期沟通 ①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