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五射新考-最新资料
“六艺”之“五射”新考“六艺”之“五射”新考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六艺”一词的历史发展 “六艺”到汉朝时有两组内容,一组是指礼、乐、射、御、 书、数六种技艺,另一组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礼、乐、射、御、书、数”在《周礼》中最早出现,“养 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 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①。是文献史上第一次提出“六 艺”一词以及对“六艺”的解注,但其文献来源《周礼》,成书 年代不可详考(至少早于《史记》(约公元前104-前 90 年)之 前)。 之后,《史记》中六艺:“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 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②”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 艺经传以千万数”③ 。 这是最早的孔子私学教“六艺”的描述, 但此时已经是孔子诞辰 400 多年,文中没有对六艺内容做出详 解,因此孔子“六艺”教育在学术界的争议归集于此。后来《汉 书?艺文志》中详解了儒家六艺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最早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和儒家教学内容没 直接的关系,但是西汉之后《周礼》被列入儒家经典,导致儒家 典籍中“六艺”两种说法并存的局面。并且这种混淆影响后世。 宋代《三字经》“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④, 说 明“六艺”历史上两种版本并存,直到现代。 因此考证“射、御”等体育内容,必须从《周礼》开始。 2“五射”一词注解的演进 “五射”一词第一次面世于《周礼?地官?保氏》:“……、 三曰五射、……。”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其成书年限有争论,一 说是西周周公旦所做,一说是汉初儒家之作。 《史记》曾引用过 其中典故曰:“《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 至;夏日至,祭地祗⑤。’”说明《周官》至少早于《史记》。 除 《周官》 外, 其他类上古文献皆无“五射”之叙, 因此“五射” 之起源已定论,但一家之言而无其他佐证资料,造成了后世学者 的各种争论。 东汉初,汉经学家郑众首解“五射”,以下为证。 东汉末, 经学大师郑玄为 《周礼》 作注, 并引用郑众的解释: “五射者,先郑云:‘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 者, 先郑云: ‘鸣和鸾、 逐水曲、 过军表、 舞交衢、 逐禽左。 ’”⑥ 唐贾公彦进一步对《周礼(郑玄注)》做了注疏,描绘了礼 乐射御书数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特点:“……射,五射之法。…… 射言法者,以其有升降揖让之法。……⑥”并将五射注疏:“云 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 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云襄 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 贯侯,如井之容仪也。”⑥ 从此之后, 文献中所有关于“五射”的解释都引用贾公彦的 注疏,包括当代很多体育史教材的版本。 3 对《周礼注疏》中“五射”注解的质疑 3.1 逻辑分类的质疑 “射, 五射之法。 ”“射言法者, 以其有升降揖让之法”⑥。 意在阐明“五射”不仅仅指射箭的技术技巧,而是包含揖让之 法。这种分类从现代逻辑学上讲并不符合分类逻辑,尽管文献中 也点明了这种逻辑的存在,但暴露了《周礼注疏》中很多矛盾之 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 30 卷第 3 期 2014 年 6 月 张克峰“六 艺”之“五射”新考 No.3 20143.2 古代文献中“参连”一词的 意义与《周礼注疏》相矛盾 “参连”一词在西汉初期和宋代文献中都能查到,与《周礼 注疏》的注解不同。 西汉刘向“不知公子王孙,左把弹,右摄丸,定操持,审参 连”,这是古文献中“参连”二字首现⑦。文中所提“审参连” 指代弹弓技法,属于射击类项目的技巧而非单指射箭。“审”的 文意与用眼睛有关,说明“参连”是用眼睛来校正的。 《梦溪笔 谈》记载射弩的原理“‘参连为奇’,谓以度视镞,以镞视的, 参连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高深之术也”⑧,也佐证了刘向的文学 记载。正是现代竞技体育解释为射击项目的三点一线(缺口、准 星、目标)瞄准的技法。可推断“参连”一词在西汉已经出现, 指代“三点一线”瞄准技法, 宋代一直沿用“参连”一词而没有 间断。这一事实可以进一步推断出两个问题:其一,唐贾公彦关 于“参连”一词的注疏明显存在错误;其二,贾公彦对“射”之 类的体育类的技法知之甚少。因此,贾公彦对“五射”的注疏不 严谨, 缺乏可参考性, 除了“参连”之外, “白矢”“剡注”“襄 尺”“井仪”的解释也需重新定位。 3.3从古代文献中推断“白矢”“剡注”“井仪”“襄尺” 词义与《周礼注疏》的矛盾 南朝《玄览赋》:“夕章程而钩股,亦剡注而参连。⑨”此 文献中“剡注”“参连”同出,且推断为递进关系,因为《玄览 赋》文中“而”字用于词语的递进关系的句子很多,故推测“剡 注”和“参连”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应该为射击瞄准前的一个动 作要领。古文献没有详细解释可考,从现代角度上讲应该与射击 项目中的“校枪”的环节相似, 即根据不同距离的靶位校订“缺 口”的标尺高度。古文中“剡”就是刀削的意思,“注”与眼睛 有关, 因此推断古代射击器械的瞄准器就是用刀削好一定规格的 “准星”, 然后固定到射击器械上用来定距离瞄准。 《梦溪笔谈》 记载:“予顷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 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 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⑧”也可考证宋代的考古 学发现古人射击器械的瞄准器的用法。“襄尺”可能就 是安装“望山之侧”的“小矩”,“如尺之有分寸。” 通过康熙字典查“襄”字,意有多解却未有退让之意。 “尺”在先秦已经做为度量衡单位所用,因此“襄尺”一词有 “安装标尺”的意思, 指代调整弩机上用来瞄准的有刻度的标尺 的技巧。表 1 康熙字典中“襄”字在上古文献中的字义 成书时间典故句子文献名称字意 121 年《说文》汉令:解衣 而耕为之襄前 87 年《史记?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儆欣驮 幌迩?450 年前 怀山襄陵《尚书?尧典》上也前 450 年前思曰: 赞赞襄哉《尚书?皋陶》上也前 450 年前墙有茨,不可襄也《诗 经?庸风》除也前450 年前葬定公,雨,不可襄事,礼也《左传 ? 定公十五年》 成也前 450 年前鱼服上襄 《诗?郑风》 驾也有关“井 仪”的推断,仍借助《梦溪笔谈》记载:“汉陈王宠善弩射,十 发十中,中皆同处。其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三微三小, 三微为经,三小为纬,要在机牙’。……予尝设三经三纬,以镞 注之, 发矢亦十得七八, 设度于机, 定加密矣。 ”“‘三经三纬’, 则设之于堋,以志其高下左右耳。”这里的经纬设计很容易让人 联想到“井”字,因此推测可能“井仪”一词的来源与此有关, 是射击靶子的设定。 “白矢”,通过康熙字典查“白”字,从音帛,古代字形是 “白字正下方一直竖”,恰像弓弩摆上箭的形状,上古白字有 “饰”的意思,因此“白矢”可指代取矢上弩的技巧。表 2 康熙 字典中“白”字在上古文献中的字义 成书时间典故句子文献名称字意东周前巽为白《易?说卦》 饰也西汉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前汉萧望之传》白屋以茅 覆屋也 3.4《周礼注疏》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