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质量评价试卷
第一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见学生用书《全效提分卷》P65] (满分:120 分书写:3 分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2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 分) 夏夜的树林,总会给我熟悉的感觉:皎(A.jiǎoB.jiāo)__A__洁的月光,透 . 过云层,轻轻笼罩着这片乐土;小溪(chán chán)__潺潺__流动的声音,如同优美 的铃音,轻快(yōu)__悠__扬。但是,向远处望去,原来那一排排充满童年回忆 的砖瓦房,早已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小高楼…… 【解析】“皎”只有一个读音 jiǎo,平时应准确识记。“潺潺”笔画较多,应注 意正确书写。注意“悠”与“幽”的区别,填写时注意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2.名句默写。(8 分) (1)__微君之躬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子宁不嗣音__?(《诗经·郑风》) (3)海内存知己,__天涯若比邻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欲济无舟楫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 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坐观垂钓者__,__徒有羡鱼情__。 (6)古典诗词中的社会风情和民风民俗,是先人鲜活的生活写照,它们再现于我 们面前, 激发我们丰富又温馨的联想。请你写出有关描写社会风情或民风民俗的 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D) A. 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情感与幽思, 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解析】 A 项, 成分赘余, 去掉“对于”; B 项, 成分残缺, 句末加“联系起来”; C 项,语序错误,“无限”移至“向往”前。 4.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 连贯。(3 分)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__示例:春 节挂灯笼__, __寓意红红火火__、 __吉祥如意__; 元宵节游龙灯, 寓意人丁兴旺、 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 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D) A. 《社戏》选自《鲁迅全集》 ,是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B.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 《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 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 《灯笼》是萧乾 20 世纪 30 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 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解析】 《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 二、阅读(45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6 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 “不懂”,比 不真诚的“懂”, 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 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 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 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这封信的内容由__莫扎特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 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 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__傅聪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 净的习惯。(4 分)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重要信息点如“信”“父亲”“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等判断为《傅雷家书》 。这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傅雷写信给他的儿子 傅聪,还要求傅聪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 (2)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2 分) 【答案】 这是一部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 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 指导的书。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0 分) 故乡二月戏 石英 ①我很小的时候,县城西阁外文昌庙对过,有一座气势很大的戏楼,据说是 清朝或更早的明朝天启年间盖的。距我村七里西南方向的芦头镇也有戏楼。更多 的是临时搭台演出, “龙抬头”一开始, 各村的戏台便像雨后的蘑菇般冒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到二月才大唱特唱?可能在我们那里,正月还很寒冷,演戏和看戏都 会受到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附近几个庙会多在农历二三月,与庙会结合起 来,当然就更红火了。 ②当时, 国内许多名角特别青睐我们这块山隅海角之地。就说三十里外的龙 口港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曾来过好几位。在县城戏楼唱戏的,则多是当地小 有名气的角儿和“名票” 。自打我记事时,就有大人领着去 “听戏” ,有时因为看 不见,就被扛在大人的肩头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小姜的男旦,扮相清俊, 唱得也好,以青衣戏为主。听过他唱的《御碑亭》 《春秋配》 《三娘教子》 ,等等。 还有一位叫小孙的男旦,他演的《拾玉镯》和《梅龙镇》最为观众叫好。我当时 太小,根本不懂一些吃功夫动作的“奥秘” 。譬如说那个小姜在裙裾下面遮掩着 走步,怎么就能像流水那么快,而且还看不出抬脚的节奏。有时我使劲抻着脖子 仔细观察,还是看不出门道来。另有一位据说是唱高派的老生,只记得姓刘,给 人的感觉派头儿挺大,常演的剧目有《路遥知马力》 《逍遥津》 《黄金台》 《乌盆 计》之类。听大人说他有一个毛病,爱笑场。果然,有一次,他不知受了什么触 发,掩在髯口后面的嘴不住地笑,不得不背过脸去沉了一会儿才打住了。 ③在我的记忆里,最具轰动效应的是“龙抬头” ,那天芦头镇戏楼上演出的 《苦中义》 ,至今我也弄不清是一出新编剧还是老戏,剧情无非是兄妹几人备受 继母虐待的故事。由于演员非常入戏,十分投合观众的心理。其中一位孙姓丑角 演员据说是从京城里特聘来的,在剧中饰演傻子哥,成为全剧的灵魂。因此一出 戏演了数日,人们还没看够。那些日子,可说是村村大谈《苦中义》 。这个孙姓 演员也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明星。 ④每当“大戏”落幕之后,余音似乎仍在脑间萦绕,余兴远未尽消。这时, 村里凡有“戏匣子”的主儿,在雨雪天不能下地干活时,仍与正月闲时那样,招 呼三五爱好者到他“舍下”去欣赏唱片。我村一邢姓票友,我称其为二舅,家里 藏有一百多张唱片,比如,梅兰芳的《凤还巢》 、马连良的《苏武牧羊》 、言菊朋 的《捉放宿店》 、程砚秋的《贺后骂殿》 、金少山的《锁五龙》等,应有尽有。 (选自《读写天地》) 7.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儿时的什么经历?(2 分) 【答案】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儿时看戏的经历。 【解析】文中描写儿时经历的段落主要在第③段,描写的是“我”看《苦中义》 时的所见所闻。故本文作者回忆的是儿时看戏的经历。 8.文中画线句子刻画了儿童怎样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