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挑战与应对
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挑战与应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摘要: 目前,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 、 在学校中被“弱化” 。劳动教育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劳动教育课 程的实施脱离了时代发展的大环境。 倡导劳动教育, 序列化劳动教育课程, 理论课程和现实实践还有差距,“知”“行” 没有合“一” 。我们要“推翻”教室的围墙,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让学生“走出去” ,建构没有围墙的课程.改变师生对劳动的偏差认识, 针对不同学段,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 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平时表现评 价、学段综合评价及劳动素养监测,将自评、互评、他评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关注 学生五育并举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挑战与应对 正文: 劳动与教育本应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对劳动教育的定 位不明而导致对劳动教育内核的把握不准,由于对劳动教育作用的认识 不清而导致劳动教育的效益未获得充分实现,以及由于与对劳动教育内 涵挖掘的不充分而导致劳动教育的魅力高度丧失。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的导航,劳动内容、目标任务、劳动途径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劳动教育 校本课程也面临着挑战,必须寻找策略积极应对。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改革的归因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改革的归因 “孩子的智慧出自他们手指上”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的 教育理念。我们发现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充分发挥, 都是与他的兴趣爱好分不开的,与他喜欢的劳动分不开的,与他的劳动 熟练程度分不开的。现在的小学生群体,有他的“独”特性:是独生子 女,生活不能自理,性格孤僻,任性、娇惯、好逸恶劳、饭来张口、衣 来伸手。对这些学生,凭借以前的教育手段途径难以把他们培养成新时 代的合格建设者。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站在同 一起跑线上,劳动教育改革归因如下: (一)基于问题出发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劳动 教育不重视,缺乏实践的机会,劳动教育方法缺失,劳动课程实施不得 力。劳动教育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还处于滞后的状态,既落后于当前我 国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 求。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脱离了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没能像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那样不断地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也都 存在一定问题。 (二)新时代的需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 一,它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 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三)成长的必修课 当代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甚至已被那些现实中 所谓的富二代、啃老族等彻底颠覆。劳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小树立 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以 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 素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走向社会、 创造未来奠定基础。有一贯如一的劳动教育的熏陶和影响,想必他们长 大成人,走入社会,也会以更积极的心理态度应对择业就业过程当中的 各种困难,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 现在,一些老师对于劳动教育不够重视,源于学校没有完整的、系 列化的劳动课程。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多元价值和多维功能的活动, 需要构建序列化的、系统的劳动课程,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产生的作用将是辐 射性的和全方位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进行, 劳动教育也 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 但从劳动教育的应 有之义和现实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来看,二者之间还相距较远。倡导劳 动教育, 序列化劳动教育课程, 理论课程和现实实践还有差距,“知”“行” 没有合“一” 。 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路径 在传统印象中,我们认为劳动应是和田地庄稼、纺织种植等系列劳 动技能相关联。但是今天的社会已经逐渐城镇化,生活方式正在逐渐远 离土地、朝向信息网络,教育应该更注重思维人格的发展,以适应未来 时代。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 ,劳动教育的内容、实践方式该如何安排呢? 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劳动教育提出的三类目标中,我们发现劳动 教育并非仅培养劳动技能,直接使用工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 实践指向习惯、意识、责任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协作精神、服务意识 等。 围绕着这些认识, “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如基地观察课、技 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排入课程表,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开发 校本课程,分年段列出劳动清单,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优化劳动资源供 给,走进居民社区、驻军部队、果蔬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覆盖 学生全部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关键性的一跃,完善劳动评价机 制,设置特色奖章,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 基于学校文化的 的多样化资源,开发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结合我校青雅文化和区域特 点,开设园艺、非物质化遗产、农耕、养殖、剪纸、烹饪、陶艺等特色 课程。将基地观察课、技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排入课程表。开发校本 课程,分年段列出劳动清单,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优化劳动资源供给, 走进居民社区、驻军部队、果蔬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覆盖学生 全部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完善劳动评价机制,设置特色奖章, 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 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最终落 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三、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新时代挑战与应对三、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新时代挑战与应对 从问题出发,劳动教育从边缘到清晰,重视劳动教育,加深学生对 劳动的认识,给予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从新时代的需求出发,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现知行合一。 将劳动教育作为成长的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从小树立爱劳动的良好 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劳动教育的生活实践性,在师资方面,采取招贤与培训双管 齐下的方法,一技之长的教师、招聘专业人才、家长资源、校外辅导员 充实到教学一线,尽力满足校本课程的构建。劳动校本课程坚持多元、 立体、开放原则,因地制宜与科学开发相结合,构建课程化、体系化的 课程,丰富劳动资源,走进社区、果蔬基地等,精细管理,坚持实践、 课程育人,确保全员、全程、全面育人。 结合区域特点,为落实“中草药知识进校园”的举措,我校向地 方规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