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专题讲座
教师师德专题讲座 年耀花 第一讲:道德 “道德” 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人们经常把“道德”挂在嘴上。 当一个人做出高尚的行为,表现出崇高的品格时,人们誉之为道德; 当一个人用不正当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而其行为又不能触犯法律 时,人们对他们进行道德谴责,斥之为不道德,如此等等,在生活中 不胜枚举。 从感性上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道德, 但是从理性上问一下: 什么是道德?德是怎样产生的?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有那些社会 作用?等等,对这样一些问题,若能完整而准确的回答出来,就不那 么容易了。“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的 moris,意指风尚习俗。在我 国古籍中,道德这一术语也早已有文。如《论语““ 述而篇》讲的“志 于道,根于德”, 《孟子“ 公孙丑下》讲的“尊德贵道”,这些都是道德。 只是把道与德分开用。所谓“道”是指人所由以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 存在、运行、生、灭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 会行为准则、 规矩、 规范; “德”即行, 所谓“德者”“得也”。 人们认识“道” 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予人,便是“德”。“道”的客观性较强,主 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的内心精 神方面的东西。首先将道德两字连用的是《荀子》一书,在《劝学》 篇中有这样的话:“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现在人 们通常把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社会之间的行为总和。 从 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所谓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 依靠 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表现为善恶对立 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总和。道德有时也指个人思想品质、境界、修 养及善恶评价,甚至可用来泛指风尚习俗。 第二讲: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 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范畴。 在阶级社会中,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它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 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本阶级 合格人才服务的。 关于教师职业的本质,由于理解不同、认识不同,说法也就不 一样,直到目前认识尚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 其一、教师职业是“造就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职业。这是一 种广泛流行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不确切,因为造就下一代和培养接 班人,并不只是教师。 其二、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这种看法是极 为普遍的, 而且自古以来为人所接受。 这种看法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 是因为它抓住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外部特征, 从现象上分辨教师职业与 其他职业的区别。 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园丁”“吐尽最后一口纤 丝的春蚕”这种看法没有回答教师的本质问题,而是对教师高尚形象 的比喻和高度的赞誉,表明了人们对教师职业尊重,说明了社会对教 师职业的重视。他也未能揭示出教师职业的社会本质问题。 上述几种普遍看法都未探讨教师职业的社会需要和社会作用, 因 而也未能揭示出教师职业的本质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职业的本 质呢? 所谓的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 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和社会作用。 教师道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 在师德意识水准上, 教师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教师职业劳动是崇高而艰巨的。 这种职业本身就决定着教师 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对儿童和青少年传播科学 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 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师义不容辞 的光荣职责。而其他职业劳动,特别是工农业劳动,由于有他们是与 无生命的自然材料和无意识的动植物打交道, 社会对其职业道德水平 的要求相对也就低一些。至于教师劳动则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培养 塑造新的一代,是人的工作。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人,而且更 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 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以自己的 品格传授“品格”,即以自己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幼小的心灵,使之 成为健康向上、聪明、活泼的新一代。正式基于这个特点,人们把教 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社会对师德水准的要求较高。由于 教师道德这一特点,在人类道德史上,师德也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 的较高水准上。 (2) 、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这是 因为教育劳动和劳动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 有情感、 有意志、 有个性, 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 段。师德不仅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 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 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它不仅深刻的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 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社会;它不仅影响着学 生学习及其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他们的一生。 儿童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是个性初 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 影响。这不仅要求教师的师德具有更高的水准, 而且还要具有完美的 品格和模范行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所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们的言谈举 止、行为作用、待人处事,乃至气质性格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 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成为我国历代 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 “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 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3) 、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 我国历代师德具有丰富的内容, 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理论财 富,是我国教师天长日久, 广泛实践的结晶。教师既是这些宝贵道德 遗产的保护者,又是它的继承者。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和孟子的“因材施教”等。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所谓教师道德的功能(或职能)是指教师道德的功用,即教师道 德对教师个人,对集体(包括教师集体) ,对社会的用处。所以,教 师道德功能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 集体、社会 有哪些价值的问题。 教师道德功能是多方面,其中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反映(认识的) 功能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功能。 (1) 、调节功能 教师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教师道德各种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教 师道德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具有调节的功能,在于教师可以用它对教 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进行控制, 是教师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 教师道 德的其他功能则是服从于调节功能的, 或是为他服务的、或是他的具 体表现。 (2)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激励、说理、事实感化、榜 样示范等形式来培养教师道德信念, 形成教师风范、树立教师道德楷 模、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 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师德水平,树 立“敬业”、“乐业”和“勤业”的思想,乐于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 师职业;甘当“辛勤园丁”。师德教育功能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他能激 发教师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依照 一定的是非、善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