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下农村人口迁移趋势分析
新型城镇化发展下农村人口迁移问题探究 摘要 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的出台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大刚性文件。城镇化一词是指人口向城镇转移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更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定趋势。 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进入了增速发展时期,而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口迁移问题。因此,农村人口迁移问题便成为了确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败的重点问题,进而也深刻的影响到了我国宏观慢慢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增速发展阶段下的农村人口迁移问题为分目标,探究当下我国从事不同层次产业下的人口在城镇化战略下的迁移方向。本文通过一些人口迁移理论的总结,并以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我国的实际国情构建了自己的分析模型。模型通过农村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分析作为其迁移确定的标准,即当迁移的收益大于成本是,迁移就会发生,反之则不会发生(当然具体而言迁移收益和迁移成本中包含了大量客观和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会在正文中详尽加以论述)。以此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增速发展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迁移趋势作出详尽分析和预料。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人口 人口迁移 成本收益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探讨背景 1.1.1 城镇化含义及全球城市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指的是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更的过程。 农村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趋势,纵观世界经济史,西方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都先后经验了城市化的历程。我们国家提出的“城镇化”一词就是来自“城市化”一词。城市化是世界通用的概念,而城镇化则是我国根究自己的特色而提出的说法。从发达国家经验城市化的历程而总结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等都说明白城市化是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必定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标记。 虽然我国城镇发展快速,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对比发觉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存在肯定的差距。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人口一半要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而我国的到2012年统计城镇人口占比总人口的52.57%。 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要远早于我国,而城市化发展又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故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其城市化发展历程主要是从19世纪中叶起,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更。一方面,土地集中和农场规模扩大及农业技术进步,带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夫收入增加,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改善。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工业化的进展,促使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加之各国政府对农业爱护性政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到1970年头,主要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己经进入后现代化社会和城市化高级阶段,农业和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靠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和农工商综合企业快速发展,农场经营管理趋向集中化、资本化和企业化,农夫收入提高和城乡居民社会地位的同等化,小城镇兴起与郊区城镇化发展。 1.1.2我国正式进入城镇化发展增速阶段 城镇化的一天在我国由来已早,它的正式提出是在1998年的中共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中。依据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17.9%,而到2012年已到达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的中,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有1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由此可见35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图表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做一个回顾。 表1 表2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口从2002年的5.02亿在十年的时间增长到2012年的7.12亿。涨幅达42%,平均年涨幅达4%。而且中国的城镇人口首次在2011年超越了农村人口。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表(2)我们可以发觉,我国的农村迁往城镇人口的速率也在近十年增长的越来越快。从2002年城镇人口占比总人口的39.09%十年的时间增长到2012年的52.27%。可以说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不断的加速和深化。 但随着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产业结构急需调整,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的状况下。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的城镇化建设自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区。 而且依据工业化国家阅历,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30%左右后就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随之发生变革,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城市化率将不断的向70%左右攀升并最终稳定在这个比例。 综上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几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1.1.3 城镇化的发展必定伴随人口的迁移 城镇化的定义即人口向城市迁移,故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增速发展的阶段下,必定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 我国的经济模式为城乡二元经济。前期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基础,我国实行重点优先发展工业的发展模式,以农促工。一方面利用户籍制度将大量农夫栓在了农村,拴在了土地上,从而大量削减了农夫迁入城市的进度,降低了城市失业率,稳定了作为其次三产业集聚的城市的安定状态。另一方面,农业本身就是一个低受益的弱势产业,在以农促工的体制下,政府将大量财政向二三产业倾斜,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拿一组数据做对比,美国农业作为世界发达农业的代表,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现代化生产的状况下,美国农夫的收入仍有40%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反观我国在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人多地少的状况下,政府对农夫的财政补贴仅为农夫收入的4%,差距不行谓之不大。 而这两方面的缘由恰恰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这两个方面使得我国农业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制约下人力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因此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削减农村人口,将部分农村人口迁移出去就是最佳的方法。这也就是我们实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所在。 1.2 探讨目的和意义 1.2.1 探讨目的 作者作为一个从农村考入北京上学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和全国农村农业的发展都比较感爱好,探讨一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想知道或说简洁的回答自己对所关切的家乡发展出来的疑问。当然这并非是这篇文章的全部目的,其中自然也有对政府献言献策,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学术探讨做梳理的大的主流性的目的。但鉴于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作者本人还是认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