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四节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的致病性指细菌能引起机细菌的致病性指细菌能引起机 体疾病的性能,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体疾病的性能,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 定的宿主而言的,有的细菌仅对人有定的宿主而言的,有的细菌仅对人有 致病性;有的则对某些动物有致病致病性;有的则对某些动物有致病 性;有的则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性;有的则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 不同的病原菌对机体可引起不同的不同的病原菌对机体可引起不同的 病理过程和不同的疾病,如伤寒沙门病理过程和不同的疾病,如伤寒沙门 菌引起人类伤寒,结核分枝杆菌则引菌引起人类伤寒,结核分枝杆菌则引 起结核病。细菌的致病因素包括毒起结核病。细菌的致病因素包括毒 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门户。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门户。 (一)细菌的毒力(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 程度。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同,即使程度。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同,即使 同种细菌也因菌型或菌株的不同而同种细菌也因菌型或菌株的不同而 有差异。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有差异。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 构成。构成。 1 1.侵袭力.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 入机体并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入机体并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 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构成侵袭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构成侵袭 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 袭性酶类。袭性酶类。 ((1 1)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 主要包括荚膜和菌毛。主要包括荚膜和菌毛。 1 1)荚膜:)荚膜: 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 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阻抑体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阻抑体 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 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病变。某些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病变。某些 细菌表面有类似于荚膜功能的物质,细菌表面有类似于荚膜功能的物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A A 蛋白、蛋白、A A 群链群链 球菌的球菌的 M M 蛋白等,通称为微荚膜。蛋白等,通称为微荚膜。 2 2)粘附素:)粘附素: 细菌粘附于机体体表或呼吸道、细菌粘附于机体体表或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表面上皮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表面上皮 细胞,是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具有细胞,是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具有 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称为粘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称为粘 附素,包括菌毛和非菌毛粘附素两附素,包括菌毛和非菌毛粘附素两 类。非菌毛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类。非菌毛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 蛋白质或其他物质。蛋白质或其他物质。 ((2 2)侵袭性酶:)侵袭性酶: 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 生一种或多种胞外酶,一般不具有毒生一种或多种胞外酶,一般不具有毒 性,但能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抗性,但能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抗 吞噬或扩散,这些胞外酶称为侵袭性吞噬或扩散,这些胞外酶称为侵袭性 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 固酶;固酶; A A 群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群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2 2.毒素.毒素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 不同,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不同,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1 1)外毒素:)外毒素: 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由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由 革兰阳性菌产生,如破伤风梭菌、肉革兰阳性菌产生,如破伤风梭菌、肉 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某些革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某些革 兰阴性苗也可产生外毒素,如痢疾志兰阴性苗也可产生外毒素,如痢疾志 贺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贺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外毒素的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 质,性质不稳定素,加热质,性质不稳定素,加热 6060 C C 经经 2020 分钟即破坏。外毒素免疫原性强易被分钟即破坏。外毒素免疫原性强易被 热、酸及蛋白酶破坏,如破伤风外毒热、酸及蛋白酶破坏,如破伤风外毒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外毒素 经经 0.30.3%~%~0.4%0.4%甲醛处理后脱去毒性甲醛处理后脱去毒性 仍保留免疫原性,可制成无毒的外毒仍保留免疫原性,可制成无毒的外毒 素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和抗素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和抗 毒素在防治外毒素引起的疾病中有毒素在防治外毒素引起的疾病中有 着重要作用。前者用于预防接种;后着重要作用。前者用于预防接种;后 者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外毒素的毒者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外毒素的毒 性很强,极少量即可使易感动物死性很强,极少量即可使易感动物死 亡,如亡,如1mg1mg 纯化的肉毒梭菌外毒素纯纯化的肉毒梭菌外毒素纯 品能杀死品能杀死 2 2 亿只小白鼠。不同细菌产亿只小白鼠。不同细菌产 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 0 0 选择性的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选择性的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 症状,如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脊髓症状,如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脊髓 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骨骼肌强直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骨骼肌强直 性收缩。性收缩。 根据外毒素对靶细胞的亲和性根据外毒素对靶细胞的亲和性 及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细胞毒及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细胞毒 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2 2)内毒素:)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 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 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毒素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内毒素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 热,热, 需需 160160 C C 加热加热 2 2~~4 4 小时才能被破小时才能被破 坏。内毒素免疫原性弱,不能用甲醛坏。内毒素免疫原性弱,不能用甲醛 液脱毒制成类毒素。液脱毒制成类毒素。 0 0 内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的选择内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的选择 性不强,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性不强,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基本相似。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基本相似。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 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弥散性血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管内凝血(DICDIC))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 主要区别见表主要区别见表 2 2--4 4。。 表表 2-42-4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病原菌入侵机体能否引起疾病,病原菌入侵机体能否引起疾病, 除具有一定的毒力外,还与侵入的细除具有一定的毒力外,还与侵入的细 菌数量有关。侵入机体的细菌量与病菌数量有关。侵入机体的细菌量与病 原菌的毒力强弱有关,一般是细菌毒原菌的毒力强弱有关,一般是细菌毒 力愈强,所需的菌量愈少;反之则需力愈强,所需的菌量愈少;反之则需 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