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高频汇总教育心理学
1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简介:皮亚杰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致力于个体认知发展的研 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认知发展的实质 ①认知(智力)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 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②图式是儿童用来适应环境的认知结构。 ③同化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图式的过程。 ④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⑤平衡指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指机体的成长。 ②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经验,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④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4)认知发展的阶段 ①感觉运动阶段(0 到 2 岁),儿童思维的萌芽期。儿童通过感、 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如手的抓取,嘴的吸吮。 ②前运算阶段(2 到 7 岁),儿童的表象思维阶段。儿童能运用语 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能够凭 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运算。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 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思维接近成人水平。 (5)教学原则(认知发展与教学关系) ①提供活动,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 ②创设最佳难度,提出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 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认识儿童的思考方式与成人不同,才能帮助 其认知发展。 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要认识到各年龄阶段儿童 认知发展达到的水平。 2 2、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P208P208 (1)简介:最近发展区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现有 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含义:现有的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水平,潜在 的发展水平指儿童在成人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意义:弄清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发 展的作用。即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P210P210 1.简介:科尔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道德认知发展学派的创立 者,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观点 (1)道德发展的实质:随个体的年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 以及按该标准表现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2)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①前习俗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儿童服从权威是为了避免惩罚。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规则不再是固定的,表 现为自我满足的需要。 ②习俗水平(小学高年级至青春期) 阶段三:好孩子道德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而服从准则。 阶段四:法律-秩序道德观。儿童为避免非议、寻求赞赏,表现为盲 目、绝对的服从法律。 ③后习俗水平(青年末期开始) 阶段五:社会契约理论。个体形成内心的一套道德标准。表现为服 从大多数人的利益。 阶段六:全面的道德准则。道德原则内化,儿童履行内心判断。 4 4、观察学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名词】、观察学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名词】P215P215 1.简介: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 代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的学习形式,包括注 意、保持、复制、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2.内容 (1)注意过程,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探索过程。 (2)保持过程,观察者将榜样的行为以某种形式储存于头脑中。 (3)复制过程,观察者将榜样的行为再现的过程。自我效能感是再 现过程的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决定哪一种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3.自我效能感 (1)含义:自我效能感指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 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与行为动机之间有密切联系。 (2)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①个人迄今为止在某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 期望。 ②对他人活动效能感的观察比较,如观察与榜样的一致性。 4.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1)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指导性意义。 (2)以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矫正法在心理治疗中得到广 泛应用。 5 5、发现学习【名词】、发现学习【名词】P216P216【认知派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认知派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说】发现说】 (1)简介: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也 被称为发现学习论。提倡发现学习法,提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 是一种结果。 (2)观点 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自己探索寻求获得问题答案 的一种形式。 ③教学应该让学生使自己成为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 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非直接提供知识。 (3)发现学习的步骤 ①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②做出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 (4)评价 ①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②局限性:发现学习难以保证学习的进度,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6 6、有意义学习【名词】、有意义学习【名词】P216P216【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1.简介: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 习应当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1)指符号化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包括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外部条件:学习材料要有逻辑性。材料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恰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内部条件 ①学习者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和一定的知识基础。 ②学习者需主动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作用。 7 7、先行组织者【简答、名词】、先行组织者【简答、名词】P217P217 1.简介: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 习应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提出了先 行组织者策略。 2.含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新知识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3.功能:先行组织者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之前,在潜在的新旧知 识之间架设桥梁,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8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论述】P217P217 1.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 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尊重人的主观能动 性,具体反映在自由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思想中。 2.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1)教育目的:培养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的人。 (2)教育内容:学生自主选择自认为有实践意义的知识经验为内容。 (3)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 (1)简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起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杜威的 “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 加以实施。 (2)教育目标:促进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