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
第二章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产地生态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 中药材产地的地理位置可用行政区域(东)经(北)纬度表示。 药用(动)植物的环境生态是指 与(动)植物活动直接有关的空气、水、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药材的产地环境与药 材的质量、产量密切相关。从目前认识,中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产 物,即次生代谢产物,它与遗传基因有关,对环境也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因此,必须十分重 视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的选择和建造。 我国古代对药材产地已有很多论述, 梁代陶弘景《本 草经集注》云: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序例云: “凡用药必须择 土地所宜者, 则药力具, 用之有据。 ” 金代李杲 《用药法象》 云:“凡诸草木昆虫, 产之有 地……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鉴》谓:“产地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 、 “地 胜药灵” 等, 这些都说明药材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密切关系, 现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建造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域性 土壤、气候表现出的地带性与(动)植物的区域分布密切关联。植(动)物的地理分布既表 现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也显示其种群发生、发展与分布的时间概念(即漫长种群发育的历 史)。当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某一生物的生态习性相匹配时,这一生物就能生存,其分布 区域就生态适宜区的范围,分布区域中心,耐性限度处于最适范围,即生态最适区。人们在 生产布局中,可以通过对限制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定药用植物的最适宜区域。 只有在 这一区域建立药材产地才是合理的,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发展地产药材, 尤其是地道药材 的原因。如果引种外地种类,应考察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气候 (温度、降水、 日照)、土壤等,遵循自然规律,应用气候相似论原理,尽量满足物种固有习性的要求。确 定产地还应作历史考证,如是否地道药材,有无民间种植(养殖)历史,质量有无变化,当地 群众积累的经验等等。 地道药材是指具有特有种质、 特定的产区和一定的生产或加工技术生产出的中药材。 其 中地理因素十分重要。 这里应提及,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在正常发育条件下产生的,有些是在胁迫(逆 境)条件下产生和积累的, 如银杏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并非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最适环境, 而在次适宜环境下生长的银杏, 黄酮积累较多。这就说明,有时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条 件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并不一定是平行的。所以在选择药材产地时,除应考虑适宜性外, 还应分析研究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 传统地道产地中药材的药效作用, 从中医药 理论角度看是其全部活性组分的综合效应。 故作异地质量对比时, 不能仅以个别成分为指标, 而应以其指纹图谱为基础判断产地适宜性。 二、安全性 安全性,即要求药材不受污染。药材生产地区无污染源(如矿山、化工厂等)。空气、土 壤、水源应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以保证生产的药材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等。 有些药材 原产地可能发生多种变化,如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比较缓慢 , 不易为人觉察, 但对药用动植物却有影响。 有的由于人为的因素, 如落后的耕作制度、 无节制的施用化肥农药、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及地方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或是生物疫区等, 这些地区都不适宜生产优质药材,应废弃,另选场址。 三、可操作性 药材生产基地既要求优越的自然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当地人文状况、 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以及交通、供水、动力、通讯、治安等。往往比较贫困的地区,经济欠 发达,但群众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高,如果当地政府支持,善于组织群众,药材生产企业予以 投资建设药材生产基地, 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农民的脱贫致富也会 起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药材原料的供应, 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和无收, 生产企业应在不同地区 设置若干个基地,并应适当储备一些原料药材, 以备急需。生产基地的建设与规模应考虑市 场需求,首先是满足本企业制药及发展需要, 也可与有关企业建立原料互补合同, 多生产药 材,供应社会需要。 第二节第二节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内容和要求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内容和要求 药材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就会影响药材的 数量和品质, 因此产地生态环境条件是影响绿色中药材产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药材生产 基地的选择,可以较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产地及产地周围的环境质量现状, 为建立绿色中药 材产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此外,通过生产基地的 选择,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境监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生产 基地的选择是指在药材开发之初, 通过对产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考查, 并对产 地环境质量现状做出合理判断。 药材生产基地有关药材生长条件的适宜性,在第四章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中将叙述, 本节主要从生产绿色中药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出发来选择生产基地。 一、查研究和现场考查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特征:气象、地貌、土壤肥力、水文、植被等。 2. 产地社会、人群及地方病的调查。 3. 收集产地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有关原始监测资料。 4.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栽培情况,包括三年来化肥、农药使用情况。 5.产地及产地周围污染源调查,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交通污染调查等。 二、绿色中药材产地选择的要求 产地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 水、土壤等环境。按照 GAP 指导原则中第 9 条的规定, 绿色中药材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 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地 区。 1.大气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 钢铁厂、水泥厂等,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烟尘和粉尘。 2.水生产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汞、铅、铬、 镉、酚、苯、氰等。要远离对水造成污染的工厂、 矿山,产地应位于地表水、地下水的上游。 尽量避开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而致使水中有害物质(如氟)超标的地区。 3.土壤土壤元素背景值在正常范围,符合绿色食品的土壤质量要求。产地周围没有 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基地距主干公路线50~100m 以上。土壤肥力符合中药材生产要求。 第三节第三节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参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农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具体内 容介绍如下。 一、中药材产地环境监测概念 建立绿色中药材基地, 必须对产地的环境质量做出判断, 而判断的依据即必须取得代表 环境质量的各种监测数据。 从环境监测过程来说, 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调查——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产地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大气、 土 壤和水。 二、产地环境监测原则 (一)监测布点要服从优化布点原则 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代价, 获取能代表监测区域环境质量的信息。 充分有效地利用产地 及相关地区的现有环境监测数据与资料,进行优化布点。 (二)最优监测原则 根据区域污染源的调查结果,优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