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有心成晨 《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 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天子和诸侯国学中的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 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5.注明与下列观点最相关的人物: (1)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 (2)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翟); (3)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轲); (4)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况)。 6.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程邈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 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7.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8.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广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 律学。 9.宋元明清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10.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子 纲。 11.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12.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13.1872年中国政府派出的幼童詹天佑等出发赴美学习。 14.福建船政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15.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877年成立的“学校与教 科书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华教育会”。 16.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17.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18.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女子教育开始 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9.“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主张。 20.成立于抗日根据地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 炉。 21.《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两部重要著作。 二.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文翁兴学 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到达成都后,深感蜀地偏僻,文化落后,便选择属下聪颖吏员10余人,到京师向博士官学习,学成后回到蜀郡,给予不同的官职。与此同时,文翁还在成都设立学官,教授年青人,儒家思想很快在蜀地发展起来,对改变当地的文化风俗起了重要影响。史称这一事件为“文翁兴学”。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十 有心成晨. 有心成晨 分赞赏,诏令各郡国仿效,地文官学从此在各地慢慢发展起来。 2. 国子监 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以前各代学校都隶属于太常寺,隋代设立独立的中央教育管理机构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后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承隋制,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即所谓“六学一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各代都设立有一处或多处国子监,或为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或兼为国家最高学府。清末“新政”期间,于1905年设立学部,国子监撤消。 3. “战时须作平时看” 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执行的教育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战争发生时,各级学校在学制、课程、学校秩序、教育经费等方面都应以平时为原则,在此总原则下,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课程”。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一批高校内迁,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建立了国立中学,对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这一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为今后国家建设培养、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当然,它同时也成为国民党控制教育、抑制抗日民主力量的有效手段。 4.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蔡元培民国成立初讨论教育方针的文章。1912年初,担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为确立民国教育方针,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率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在文章中,他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系统阐述了“五育”各自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三、简要评述:(每题10分,20分) 1. 评述西周以“六艺”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内容。 “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周礼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的概念也非常宽泛的,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书、数是西周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六艺”教育是中国教育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由夏、商到西周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到西周发展到最完备,成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百日维新”中清廷采取了哪些教育改革措施? “百日维新”中清廷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一)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特别提出创办京师大学堂,而后总理衙门委托梁启超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并着手筹备。“戊戌政变”后,其他教育改革措施未能得到施行,但京师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二)改革科举制度。将科举考试中以 有心成晨. 有心成晨 《四书》为命题范围的八股考试改为策论。下诏设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经济特科区别于明清的进士科,分为六项: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科举和现实的联系紧密了。(三)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要求王公大臣、士子以及庶民百姓,都要兼习中、西学问。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还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等。 这些措施在推行中遭到抵制和拖延,大多未及施行,即被守旧派宣布废止。但是,由此激荡起来的思想解放潮流,放眼世界,渴求新知的风尚,已不可遏止。 四.综述与评论:(共20分) 1. 概述《学记》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并就其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评论。 《学记》认为是否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认为一个不懂得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