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 [转帖转帖]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第五代-----是指 1982 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 (后来扩展到摄影 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其 中张军钊 1983 年的《一个和八个》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而后陈 凯歌接连拍出《黄土地》 (1984 年)、 《大阅兵》 (1986 年)、 《孩子王》 (1987 年),田壮壮拍出《猎场扎撒》(1985 年)、《盗马贼》(1986 年),吴子牛 呈上了《喋血黑谷》(1984 年)、《晚钟》(1988 年),1989 年张艺谋捧出 了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红高粱》,至此,第五代的影 片告一段落。 而徐克、许鞍华、严浩这些受过国外专业电影教育,五十年代移民潮后在本地出 生的新生代, 七十年代末正值承接上一代电影人权利交接的时刻。再加上当时社 会渐趋富裕,对娱乐事业(当时电影为香港人重要的消闲娱乐方法)的需求大量 增加,遂出现了一大群电影人得以从较新、较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拍摄电影。 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她大学时比较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底 蕴帮助她更好地把握历史感, 理解人物性格, 从英国学电影归来, 经过电视实践, 有丰富的阅历,对这种严肃社会题材驾轻就熟,故影片看起来有条不紊,层次分 明。而且负载深重社会、历史责任感。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 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 美学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反思 思潮相适应。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思潮相适应。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正 如陈凯歌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分不开的。十年忧愤, 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感于先而后工于形,今 古佳作无别”(陈凯歌《秦国人》《当代电影》1985 年第 4 期) 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 华所说, 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影片中找出一 种把现代香港的浮华表面撕去,将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的视界。这种现实视界在 以往是找不到的。这批战后出生的影视人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勇于表达着本土 传统与外来冲击下的诸般感受。 “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 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 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 和强烈情感和强烈情感。正如陈凯歌所言: “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 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 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 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 参考资料〉1984 年第 15 期 理论界与实践“共谋”是两种电影活动得以燎原的必要条件。“新浪潮”这一标签的 出现, 是由香港影评人将电影圈的现象加以整理分析得出。 “‘新浪潮电影’与‘新浪 潮电影评论’本身才塑造成‘香港电影新浪潮现象’”⑦。 1978 年 8 月 18 日, 香港电 影杂志《大特写》刊出题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向传统挑战的革命者》指出新 浪潮导演“冲劲、勇于尝试、创新和接受新事物”,为新浪潮导演们营造了良好的 舆论环境,建立了一种新的对电影的传释,一种新的电影言说,其本身就含有一 种符号意志——提供空间去传递迅息,挑战社会上既定的言说。 当时的大陆评论界也在不遗余力地分析、 呵护中国电影的希望,正如吕晓明 所说(《关于黄建新的断想》《电影新作》1996 年第 5 期):“所谓的电影流派 的构成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被构成——按照新闻效应或理论发现的需要被命名 和宣传。其实,某个群体之被称为流派和浪潮,与其说是建立在导演们的观念兴 趣、 风格习惯或题材倾向趋同的基础上,不如说是由他们同此前的某种艺术传统 或创作稳态的‘同仇敌忾’而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专业电影杂志连 续发表大量关于“第五代”导演及影片风格的理论探讨文章,“第五代”如“幽灵”穿 越中国银幕, 蜚声世界影坛, 评论者功不可没。 而现在所谓而现在所谓“ “第六代第六代” ”的低迷状态,的低迷状态, 与他们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理论界的沉默与不认同密不可分。此时香港理论与他们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理论界的沉默与不认同密不可分。此时香港理论 界也面临同样问题,不复当年电影评论的界也面临同样问题,不复当年电影评论的“ “黄金时期黄金时期” ”。 而冷峻的电影表现方式是新浪潮和第五代异曲同工之妙处。 主题多义性和强主题多义性和强 烈个人性质的倾向愈发明显,影片里有温暖的理解和爱,也有深深的悲凉,但烈个人性质的倾向愈发明显,影片里有温暖的理解和爱,也有深深的悲凉,但 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内敛,不着痕迹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内敛,不着痕迹。冷静观照的结果是间离效果的生成。 而第五代影片里客观冷峻的表达客观冷峻的表达俯拾即是。从《黄土地》到《孩子王》,陈凯歌 的每一部作品都似一个冷静的民族寓言,寻根意识、个体与整体关系、反传统文 化固有模式……理性反思元素覆盖着浓烈情感。黄建新的《黑炮事件》(1985 年) 更是一部对知识分子文化心态深刻反思的荒诞式高度风格化影片,导演视点 以有些无奈的黑色幽默态度审视“黑炮事件”和“赵书信性格”,易促人冷静思考, 引起观众理性认同。 颠覆性全新电影语言的运用。新浪潮和第五代运用的电影语言不约而同突颠覆性全新电影语言的运用。新浪潮和第五代运用的电影语言不约而同突 破了传统电影语言的范式,表现出视觉造型的张扬个性,影片的一切视听元素、破了传统电影语言的范式,表现出视觉造型的张扬个性,影片的一切视听元素、 影像造型直接传达了影片内涵,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影像造型直接传达了影片内涵,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新浪潮初 期徐克的《蝶变》将科幻电影和武侠电影合而为一,刷新了当时观众对武侠片的 概念;而许鞍华的《疯劫》中,将人性悲剧与惊竦片融合的努力、神秘悬疑气氛 的营造,都注重用艺术技巧创造“外在真实的表象”(不是注重题材或故事情节的 “写实性”),由此造成既真实,又鲜明、大胆、饱满、具有冲击力的效果⑧。 而第五代向来为人称道的是纪实性与象征性、 写实与写意、 叙事与造型结合的“意 象美学”,造型追求奇特性,影片亦是追求着一种外部真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