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 第一讲 鲁迅研究导言: 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 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 《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二、如 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 国人; 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 说集《呐喊》 《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 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 《呐喊》 《彷徨》的简况: 《呐喊》 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收 14 篇小说;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 年出版,收 11 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 ‘为人生’ ,而且要 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 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 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 ,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 “有时候仍 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 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 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 与表现手法, 因此, 《呐喊》 集中的作品以其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 令人耳目一新。其所收的 14 篇作品的篇目是: 《狂人日记》(1918 年 4 月) 《孔乙已》(1919 年 3 月) 《药》(1919 年 4 月) (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 《明天》(1920 年) 《一件小事》(1920 年) 《风波》(1920 年) 《故乡》(1921 年) 《阿 q 正传》(1921 年) 《端 午节》(1922 年),《白光》(1922 年) 《兔和猫》(1922 年) 《鸭的喜剧》 (1922 年) 《社戏》(1922 年) 《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 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 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于是他反忧愤深广的呐喊,转变为对 改造社会的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在艺术上,“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 。这本小说集闪烁着浪漫主义、表现主 义的光彩。 《彷徨》所收的 11 篇作品的篇目为: 《祝福》(1924 年) 《在 酒楼上》(1924) 2、两部小说集的基本内容(主题):体现“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 命的要求。 “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 彻底反对封建的伦 理思想,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击退辛 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尊孔复古逆流,唤醒民众,解放国民精神,推动社会 的革新进化。 两部小说集大致体现的内容是: (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如:《狂人日记》 :是写 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 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 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 有这样的觉悟, “历来惯了,不以为非” 。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 地吃掉的, “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 妻子的,也有**娘被债主逼死的” 。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 人。这是多么可悲! 《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语,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 封建道德的勇气,痛快抒发叛逆反抗之声,也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 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长明灯》 :揭露封建礼教的顽固,表现反封的勇气。《孔乙已》 《白 光》 :写旧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残杀,抨击封建制度文化的“吃 人”本质。 《祝福》 :写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如: 《药》 : 写华老栓用血汗钱买人血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孩子却死了,而治病的人血 却是革命者夏瑜的血。作品点出革命者为民族复兴而英勇献身,然而结果 不过是用自己的血,做了愚味群众的送命的药。 (鲁迅把群众对革命冷漠 的现状写出来, 是要告诉活着的的夏瑜们, 唤醒民众是当务之急)《风波》 : 小说以民国六年(1917)七月张勋复辟的闹剧为背景,围绕鲁镇船夫七斤因 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怕被坐了龙庭的皇帝杀头而引起的一场虚惊,写出辛 亥革命,并没有革掉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农村存在着帝制复辟的思想 基础。小说结尾写出复辟失败,七斤家的“风波”平息后,一切又恢复了 旧态,九斤老太照样发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怨言,七斤的女儿六斤又被 裹了小脚,生活仍如一潭死水。作品真实地描绘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 觉悟的批判。 《阿 q 正传》 :写国民的麻木、愚弱的精神状态;点明辛亥革命失败 的根源。 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就是在悲惨的处 境中,不正视自己的奴隶地位和处处失败、备受屈辱的现实,而是用自轻 自贱、妄自尊大、忌讳谈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自欺自骗的手法,以虚幻 的胜利来求得精神上的片刻麻醉、 满足和解脱。 比如他时时挨打和受欺侮, 或者以“我是虫——还不放么?”自甘屈辱;或者以“儿子打**”自我安 慰,自以为得胜;或者转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愤出气;或者干脆“用力在自 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 , “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于是立刻“转败为 胜” 。这种“精神胜利法”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麻醉法,它使阿 q 永远不能 奋起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抗争,直到他被绑赴刑场时,竟“觉得人生 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很快就处之泰然,并向围观的 人群呼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 “精神胜利法”使他浑浑噩噩地生,也 使他稀里糊涂地死。他的至死不悟何其令人痛心! 在《阿 q 正传》里,鲁迅不掩饰对辛亥革命的失望:辛亥革命虽然在 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但革命党人忽略了对民众的思想启蒙。革命党人 为了变革社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阿 q 在亲眼目睹清政府以暴力镇压革 命、用屠刀杀害革命党人之后却连称“好看”,回到未庄后还津津有味地 宣传: “你们可看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 ??” 还扬手当刀 “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 ‘嚓! ’ ” 这是多么令人 痛心疾首的事实! 阿 q 想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想借机捞点财物,复仇,再就是挑个女 人。凡是各他过不去的都是仇人,没有什么真正属于 **革命的思想观念; 他对女人的观念是: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 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 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 不知道在哪里, ——可惜脚太大。 ” (反 映出阿 q 充满着陈腐的封建习俗观念)在阿 q 式的革命的艺术描写中,我 们不难感悟到:鲁迅深感失望的,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