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调研报告 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真实服务实体经济,并明确将“三农”发展列为重点服务领域,这对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省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多重发展机遇和发展任务叠加,对高水平金融服务需求愈加迫切,急需现代金融有效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各类优质要素向农村农业集聚。因此,我省应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优化服务方式,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能。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不可能只依靠商业化模式发展农村金融。要有效提升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供给规模以及深度,必须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和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一方面,加快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与合作性金融相互配套,大中小微金融机构相互协作,满足多层次的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功能结构,促进融资平台、征信体系、担保机构、保险机制等相互衔接,建立“政银担保投”联合支农的新型合作机制,缓释“三农”发展中的信贷风险。要有效引导农村金融服务重心下沉,在加快 推进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中的生力军作用。 活化农村资源金融属性。农地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最重要的资源,但长期建立在分散经营基础上的“人地关系”,导致承包经营权缺乏流动性,抵押、担保等金融属性不能充分表现。因此,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必须以土地金融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农地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力度,鼓励试点地区创新业务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金融机构联网共享,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多渠道激发农村资源的金融属性。 全面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当前,城市金融创新快速发展,而农村金融创新长期滞后,产品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差异化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旺盛的金融需求,更难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因此,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供需契合度,量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内在规律的特色产品,加快建立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的工作机制。例如,随着农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以价格波动为主的市场风险在加剧,同时随着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自然风险在降低,此时就应当创新农业保险品种,从“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同时,要加强支付结算工具创新,注重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支付方式结合,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更便捷地开展存储、信贷和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有效破解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高成本问题。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支付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支付工具,提高乡镇网点覆盖率,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尽快建设统一的征信数据平台,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信息资源的部门整合和城乡联动,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着力提升农村金融监管水平,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带动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重点促进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持续有效推进金融扶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2016年12月,我省兰考县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个多月以8区,为全国县域金融扶贫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金融扶贫在兰考县开展得风生水起,已探索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产业发展信用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脱贫路上零风险”、“小康路上有保障”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得益于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兰考县已如期实现“三年脱贫”目标。目前,应当及时总结兰考金融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省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复制推广,共享改革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同时,要注重发挥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作用,以有限的财力撬动适度的金融资源,优 先投向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建立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