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急救
化学烧伤急救 1、化学性灼伤怎样急救 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热力、腐蚀和毒害有三种作用,其烧伤面积和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与作用持续时间,时间越短,损害越轻。因此,当发生化学性烧伤后,尽快采取措施是急救的关键。现场急救主要应掌握以下项原则: 1.迅速使伤者脱离致伤源,去除被污染的衣服,清除残余化学物质,以减少创面继续损伤; 2.立即就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面的化学污染物,以达到稀释或清除致伤的化学物质的目的。冲洗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防止毒物继续对皮肤的损伤,减少因皮肤吸收而发生中毒; 3.恰当地使用中和剂。如酸灼伤可用2—5%稀苏打熔液或3%的食盐水、肥皂水冲洗中和;如碱灼伤则用2%的醋酸溶液或3%硼酸水冲洗中和。但中和时间不宜过长,中和后再用清水冲洗; 4.创面经冲洗后,应进行简单的创面包扎,并尽快转医院冶疗。包扎时禁用油质敷料;如遇化学物质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眼睛必须睁开,并不断地转动眼球; 5.如遇直接遭受氢氟酸伤害时,由于氢氟酸渗透性强,氟与钙离子结合,使骨中钙代谢紊乱,从而使骨骼脱钙,造成骨质疏松。所以除按上述办法处理外,应立即转医院救治。 2、酸烧伤 酸烧伤(acid burn)特点是酸性化学物质与皮肤接触后引起细胞脱水及蛋白质凝固变性,并伴有热力烧伤。酸烧伤很少有水泡产生,其创面干燥,边缘分界清楚,肿胀较轻。由于蛋白质凝固,除氢氟酸外,病变常不侵犯深层。 (一)硫酸、盐酸、硝酸烧伤 三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可造成吸入性损伤。 【诊断】 1. 有硫酸或盐酸或硝酸接触史。特别应询问酸的种类,接触时间,烧伤急救及有否酸雾吸入史;局部创面用pH试纸测试显强酸性。 2. 烧伤创面特点:硫酸烧伤创面一般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烧伤创面则呈黄蓝色;硝酸烧创面呈黄色或黄褐色。创面柔软、潮湿,颜色较淡者为浅度烧伤;烧伤皮肤呈皮革状,颜色深为深度烧伤。酸烧伤痂皮干燥,故痂皮下感染一般较少。 3. 往往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喉水肿、胸闷,甚至可出现肺水肿。 【急救处理】 1.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少于20min,然后可用3%~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中和。没有条件时也可用肥皂洗涤中和。 2. 创面用暴露疗法:Ⅲ度烧伤者宜早期行焦痂切除、自体取皮和植皮术,以早期消灭创面。 3. 大面积酸烧伤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4. 早期给普鲁卡因青霉素160万u/d肌肉注射,以抗感染,用3~5d后根据创面及患者全身情况决定停用或改用敏感抗生素。 (二)氢氟酸烧伤 除酸烧伤特点外,还具有强烈腐蚀作用,可溶解脂肪和脱钙,造成较持久的局部组织 坏死。重者溃疡长期不愈,如不及时处理,损害可达骨膜,引起骨质无菌性坏死。 【诊断】 1. 有氢氟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早期可无症状,1~8h后出现剧痛。初期皮肤潮红,然后逐渐转暗红、干燥,继之创面苍白、坏死,最后呈紫黑色或黑色。也有局部水泡形成者,水泡液为咖啡色,创面不易愈合。 3. 氢氟酸烟雾吸入者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肺水肿,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 按烧伤程度不同,患者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抽搐、昏迷、循环衰竭及肾脏损害等氟中毒病状。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2. 用3%~10%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或浸泡1h,然后再用50%硫酸镁浸泡1h。 3. 轻度灼伤局部和其周围用10%葡萄糖酸钙封闭注射或用5%~10%氯化钙作直流钙离子透入疗法,后者止痛快,后遗症少。 4. 重者可行局部手术切除至正常组织,然后用植皮或皮瓣消灭创面。 5. 大面积氢氟酸烧伤者应补充钙,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5%氯化钙2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并每日测定患者的血钙离子浓度及肾脏功能变化,有呼吸道损伤者应作血气分析。 6. 范围广泛的氢氟酸灼伤应进行抗烧伤休克治疗(2%面积的氢氟酸烧伤即可导致休克)。有蒸气吸入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严重者应作气管切开。 7. 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铬酸烧伤 接触皮肤引起局部组织腐蚀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如果处理不当,铬离子可以从创面吸收,引起中毒。 【诊断】 1. 铬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溃烂,有水疱,表面呈黄色。创面可达骨膜,不易愈合。 3. 长期接触铬酸雾可导致鼻中隔溃烂及穿孔。 4. 创面面积较大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缺氧、肾功能损伤及各种管型与血红蛋白尿。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20~30min。 2. 用5%~10%硫代硫酸钠或磷酸缓冲液冲洗或湿敷。亦可用10íTA溶液冲洗以减少创面铬离子吸收。 3. 可考虑早期切削痂。 4. 出现中毒时早期予以血液透析或换血。 (四)草酸烧伤 【诊断】 1. 有草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皮肤产生粉白色顽固性溃烂。 3. 烧伤面积较大可出现低钙血症、抽搐及肾损害。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创面局部用葡萄糖酸钙液湿敷。 2. 3. 适当补钙,并补液、利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3、碱烧伤 碱性物质不仅能吸收组织水分,使细胞脱水而坏死,并产热加重损伤,而且能结合组织蛋白,生成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易于溶解,可进一步作用于正常的组织蛋白,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同时它还能皂化脂肪,皂化时产生的热量可使深层组织继续坏死,因此碱烧伤(base burn)比酸烧伤严重。 碱性物质不论是蒸气、溶液或是固体、粉尘,均可造成皮肤烧伤,碱烧伤后,创面进行性加深,组织损伤严重,肿胀较明显,失液量大,早期易因输液量不足而造成休克。 (一)苛性碱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碱性物质中对皮肤损害最大的碱类,称为苛性碱。苛性碱具强烈刺激和腐蚀性,作用远较氰化钙、碳酸钠为强。 【诊断】 1. 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接触史。 2. 浓碱溶液烧伤所造成的痂皮软而湿,创缘发红、有水泡。痂皮不能阻止碱性物质继续浸润深层组织。创面用pH试纸试验呈碱性反应。 3. 碱蒸气吸入者,可发生呼吸道损伤。碱性物质侵入眼睛,可破坏角膜、结膜乃至虹膜,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失明。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直至皂样物质消除为止。创面可用2.5%维生素C酒精液湿敷,而后行暴露疗法。 2. 有碱性物质蒸气吸入史的患者应严密观察。一旦确定有呼吸道损伤,立即按呼吸道损伤治疗。 3. 碱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