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掺杂三元材料自己翻译LiNi13
以球形以球形 Li[NiLi[Ni(1/3− (1/3−z z) )Co Co(1/3− (1/3−z z) )Mn Mn(1/3− (1/3−z z) )Mg Mgz z]O]O2 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 料的分析料的分析 作者:Gil-Ho Kima, Seung-Taek Myungb, Hyun-Soo Kimc, Yang-Kook Suna 摘要:摘要: 本次研究 Li[Ni(1/3−z)Co(1/3−z)Mn(1/3−z)Mgz]O2(Z=0,0.04)正极活性材料通过共 沉淀合成。经过 X 射线(XRD)研究发现,此材料为 α-NaFeO2(R3m)层状结 构。将 XRD 数据报告经过 Rietveld 分析方法分析后得知,通过 My 的替换减少 了材料中锂层阳离子的混排。 随后合成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知为球 形态。本篇论文对材料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讨论。My 离子的掺杂导致材料初始 容量有所下降,然而,My 取代 Mn 并没有减少 Li[Ni(1/3−z)Co(1/3−z)Mn(1/3−z)Mgz]O2 (Z=0.04)材料的容量,因为 Mn 的替代并没有减少复合材料中活性物质的量。 通过差热分析发现,Li[Ni(1/3−z)Co(1/3−z)Mn(1/3−z)Mgz]O2(Z=0.04)复合材料带电电 极的放热峰明显小于 Li[Ni1/3Co1/3Mn1/3]O2, 说明 My 的替代提高了材料在高脱锂 量下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关键词:共沉淀;Mg 掺杂;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1 1、前言、前言 最近很多报道提出了相比于LiCoO2更为便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正极材料, 其中三元材料是最受吸引力的其中之一。 Dahn的团队报导了用Ni2+和Mn4+代替 LiCoO2中Co3+的Li[NixCo1−2xMnx]O2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这种材料的结构为 O3(α-NaFeO2结构)类型,由氧原子按照ABC层做紧密堆积。Li[Ni1/3Co1/3Mn1/3]O2 作为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有很吸引人的特征。 锰元素成分的加入对 比于Ni和Co成分降低了材料的制造费用。在相似的充放电倍率下,三元材料作 为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接近于LiCoO2。 自从三元材料被Ohzuku在2001提出后,层状状复合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和晶体结构吸引着很多的研究者。在以前的报导中,最优化的合成方式产生高容 量和高的循环稳定性。尽管三元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有着肯定的地方,但在长期 的循环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很明显的衰减。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们成功的用F离 子取代了一部分的阴离子。这种替代改善了材料的结构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甚至在在高脱氧量下。 几个作者建议用过渡金属替代三元材料中的阳离子来改善 LiNi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Delmas的团队用Fe、Al和Mg替代了LiNiO2中的Ni。 一种双重Mg–Ti替代的LiNiO2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Mg作为一 种有特别吸引力的阳离子被很多作者用做替代元素。这种替代可起到抑制Ni2+占 据Li+层、不会导致结构塌陷和有利于热力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作用。 Tukamoto和West也对Mg掺杂层状材料如 LiMgxNi1−xO2,LiMgxNi1−x−yCoyO2和 LiMgxCo1−xO2的电化学性能提高进行了讨论。Yoshioka报导了Mg掺杂对 La10Sr6O27材料离子电导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 Mg替代Ni、 Co或Mn对材料容量、 电化学和热力学性能是一个很成功的方法。在本论文中,我们想要介绍用 Mg替 代一部分的的Ni、Co和Mn对材料的影响,如Li[Ni(1/3−z)MgzCo1/3Mn1/3]O2, Li[Ni1/3Co(1/3−z)MgzMn1/3]O2 and Li[Ni1/3Co1/3Mn(1/3−z)Mgz]O2,其中z = 0.04。 2 2、实验、实验 为了制备纯相的Li[Ni(1/3−z)Co(1/3−z)Mn(1/3−z)Mgz]O2 (z= 0.04),选择合适的合成 方式非常重要。 否则, 不希望有的杂质如MgO或Li2MnO3会包含在最终产品里边。 因此, 我们采用我们以前报道过的共沉淀法,因为此方法本质上氢氧化物组成上 有很高的同质性,随后将锂盐和前驱体经过简单的煅烧便得到同相的最终产品。 氢氧化物前驱体粉末用以下步骤制备;首先,用氨水溶解Co(SO4)·7H2O, Ni(SO4)·6H2O,Mg(SO4) 和Mn(SO4)·H2O,利用氢氧化钠和按盐溶液沉淀制备; 初始[Ni +Co + Mn]/Mg 比为0.96:0.04。同时,用高纯N2(99.999%)从溶液底部 鼓 进 , 搅 拌 添 加 20h 。 最 终 , 前 驱 体 通 过 洗 涤 和 真 空 干 燥 后 制 得 。 Li[Ni(1/3−z)Co(1/3−z)Mn(1/3−z)Mgz]O2 (z= 0.04)通过干混化学计量比为1.06:1的LiOH2: [Ni(1/3−z)Co(1/3−z)Mn(1/3−z)Mgz](OH)2并经过1000℃、10h的煅烧后制得。其中,过量 的锂用来补偿在煅烧过程中的挥发。 制备好的成品粉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JSM 6400, JEOL, Japan )观 察分析。 X 射线衍射分析(SEM, JSM 6400, JEOL, Japan)用铜把分析合成材料的结 晶相。 扫描角度为 10-100o, 步长为 0.03o每 5s。 得到的 XED 衍射数据利用 Rietveld 拟合分析方法分析。其中粉末的化学组成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得到(Vario 6,Analyticjena)。 正极是用 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混合 Li[Ni(1/3−z)Co(1/3−z)Mn(1/3−z)Mgz]O2、 Super S 炭黑和 PVDF 制备。料浆涂布在铝箔上并在 110℃真空烘箱中烘干。用 锂片作为负极。电解液为 1mol/L 的 LiPF6,其中容积为体积比为 1:1 的 EC 和 DEC。电化学测试为在 25℃恒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冲放电倍率、恒定的电流和 充电截止电压为 4.4V。 电池充电到 4.4V 后在氩气保护箱中拆开电池后,正极材料进行 DSC 检测。 小心的在氩气保护箱中拆开电池后,将电解液从极片表面清理掉。用测量器皿装 3~5mg 样品进行查实扫描量热法,扫描温度速率为 5℃/min。 3 3、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合成的材料的XRD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对于所有的样品,衍射峰很窄,说 明材料都有很高的结晶度。没有杂质相的原因为Mg的掺杂是由氢氧化物的形式 均匀的分散在前驱体颗粒中。XRD显示了一个很经典的α- NaFeO2结构,空间群 为R3m。周所周知,(0 0 6)/(1 0 2)和 (1 0 8)/(1 1 0)两个皮,劈裂缝显示了材料均 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在图1中,一些在20~30o区域内低强度的峰为超点阵标识。 为了理解Mg的替代对Li[Ni(1/3−z)Co(1/3−z)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