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回顾本课有“温故引入、分析探讨、巩固提炼、应用延伸、回顾教学环节执行:总结”五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统计捐款金额,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质疑已有解题方式,教师通过小实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规律、总结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循环思想,构建对循环结构基本要素的理解,渗透不断完善、逐步求精的设计理念,在疏理中提炼、内化知识,在应用中延伸知识,最后通过回顾总结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 和掌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中探求,以师生教学内容落实: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分析、推理,最后解决问题,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 时,教学内容基本达成。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学生活动实施:是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在质疑原有解题方式的基础上投入进一步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探讨,不断地寻找、总结规律,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学生用循环思想描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整理、重现的过程,通过书面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系统回顾、主动疏理及内化。三是应用延伸环节,从生活中找实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加深对“循环”的理解。四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顾总结的环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回顾中疏理,在 总结中反思,在交流中互补,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时间分配:“分析探讨”环节时间上略显仓促,从而使得计划中比较紧张的“回顾总结”环节的时间比较充裕。 页5 共 页1 第 二、教学效果分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循环结构。了解循环知识技能落实:结构的基本要素。”这个目标是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必须掌握的第三种结构,初识环节,要求学生从认识到了解,然后在以后的课中逐步达到熟练应用。通过本课时,学生了解了循环结构在算法设计中的用处,也了解了循环的基本要素和直到 型循环的基本结构。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建构知识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其次是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给学生思考的策略,变教师“奉送真理”为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地搭一步台阶,使学生能成功到达知识的彼岸,再次,还应不断的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实现创新。本课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但随着问题的演变,学生发现原有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从而产生求变、求新的要求,这时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就通过生活化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记录实验步骤,逐步发现规律,获得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质疑、分析、探讨,学生分析、判断、 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理解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应有一定的书写规范,框图学生规范形成:和线要准确描绘,内容要准确表达,因为写流程图的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描述不清的话,不利于下一步的编程等等。同时,学生也能意识到学习过程中要 多思考、多总结,并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有更多的所悟所得。达成程度分析:本课很“朴素”,但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作为郊区的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差些,学生在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本课时的内容,教师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引 页5 共 页2 第 导、启发,在师生探讨互动中教学相长。可以看到:整节课中学生的投入度比较“知抽象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新知识的获得也是水到渠成,足,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基本上达成,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循环结构的用处,掌握了循环结构的基本特点,学生能通过观察、质疑,一定程度地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爱心教育是无形中渗透,虽然没有过分渲染,但是学生明白了一个主题:“大雪虽无情人要有情”,通过师生互动,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学生意识到应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勇于表达,积极交流,才能更 多所悟所得。 三、成功经验小结本课的五个环节“温故引入、分析探讨、巩固提炼、应用教学设计的周密:延伸、回顾总结”的设计还是比较合适的,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并通过教师精练的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启发,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面对具体问题,学生恐怕是无法用某种模式去套用的,所以只有掌握了分析、推导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设计以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主,通过小实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寻找规律、总结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循环结构,从中体验循环思想,构建对循环结构基本要素的理解,渗透不断完善、逐步求精的设计理念,并应用与疏理中巩固、内化 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策略的恰当:本课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分解实验步骤,板演分析过程,最终自然而然地引出循环的基本结构,渗透对循环基本要素的理解。以本校学生的实际,用报数的实验加上分析、板演这个教学策略是比较适合、有效的,而且“黑板策略”在算法设计这个章节中是比较适当、有效的一个教学手段。同 页5 共 页3 第 时,为了让学生对变量的清空以时,师生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求和变量s及累加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中设计了“话梅瓶”来演示清空与如何累加,从 实际效果看,这个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在讲授过程中,原先设计了“直到型循环”和“当型循环”调整处理的成功:两种类型的媒体,做好了隐性链接,打算根据学生的判别、选择进行某种类型循环的讲解、演示,所以尽管教师在匆忙中直接了讲了“直到型循环”,但是在课,“直到型循环”特点的时候引出“当型循环”的最后还是进行了适当处理,在总结 并把这个内容作为同类新知让学生自学。在“应用延伸”环节,可能受例题影响,学生的思维面比较学生反应的处理:‘磊 学生所举例子基本上是计数问题,教师马上即兴的以另一个班“关于写狭窄,也是循环”的举例,既活跃了气氛,也打开学生的思路,旨在告诉学生生活中的 循环不一定是计数求和的问题,并通过实例判断,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 四、不足教训思考课前板书没处理好,观念上对板书的规范性有一定的理解,事先估计的不足:也在纸上对板书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练习,但是没有在黑板上进行训练,加上一进课堂,“过分激动”把字写的太大了,以致于最终“上下”、“左右”比例失调,反思下来,就和自己平时的不注意有关,看来,任何事情都要从平时抓起。不仅 字要合适、漂亮,板书内容也要恰当。教学设计的失误:本课时,自己感觉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是“总结循环概念”的环节,感觉难度很大,经过课后研讨,自我反思“概念”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教材上也没有特别的阐述,在课上让学生概括抽象概念没必要,所以这个教学设计要再处理。另外,有老师提出累加器、计数器放在第一课时中讲,是否会对“循 页5 共 页4 第 环体”的理解产生混淆,自我反思后觉得,再设计时可以在过程中渗透累加和计 数的知识,但是不讲“累加器”和“计数器”的概念。教循环结构有当型循环和直到循环两种类型,原先设计是:教学处理的不当:师在引导分析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分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