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梁徐中心小学 陆徐艳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五单元《欢腾的边寨》第三课时《快乐的泼水节》。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的特点,一段体结构。我设计的这节课是一首歌曲教学,在拓展教学部分我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溱潼会船节”与音乐课堂相结合,欣赏方言原生态歌曲《窑工号子》结合音乐元素(从歌词、情绪、创作背景等方面),更多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用乡土特色润泽本节课!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轻快、跳跃地声音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唱准、唱好四度和五度跳进及附点音符。 2、通过听、唱、舞、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通过了解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傣族风土人情,用轻快、跳跃地声音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难点:1、一字多音的乐句 2、唱准、唱好四度和五度跳进及附点音符。 三、说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使其视听结合,通过动、听、感受、表现等方法,深入歌1(. 曲。 (2)面对高年级学生,避免学习的枯燥,我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运用旋律线、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四、教学媒体设计 (1)准备了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葫芦丝、象脚鼓。 (2)傣族风光视频、溱潼会船节音响资料、原生态《窑工号子》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新歌教学,寓教于乐 三、创造表现,演绎歌曲 四、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我在课前通过短小的《金孔雀轻轻跳》律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通过老师现场吹奏葫芦丝并配有傣族风光视频,让学生更真实地走进傣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有说服力,拉近了傣族和学生距离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带领着学生走进云南,走进傣族,走近泼水节! 二、新歌教学,寓教于乐 学唱歌曲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在初听歌曲时结合视频,可谓是图文并茂,通过听和看,不光从听觉上得到满足更从视觉上激发兴趣,更好地体验歌曲情绪。这是初听体验,接下来我趁热打铁,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范唱,让学生再次熟悉歌曲,并且每一遍听带着问题听,找出问题并解决,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我还设计了模唱歌谱的环节,用模唱的方法降低了唱谱的难度,接下来并没有进入歌词的学习,而是用“lu”哼唱歌曲,并且提出了声音的要求!在歌曲教唱时,让学生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解决难点时,,通过色块、划旋律线、歌词、情绪上着手注意语言的调控和评价,始终遵循这样一个教学规律先唱会、唱准、唱好最后才是歌曲的表现和创作! 三、创造表现,演绎歌曲. 结合舞蹈感受歌曲的意境,并创造性地加入象脚鼓,感受音响的丰富之美,营造愉快的氛围。 四、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有机地结合这节课节日的主题,利用本土资源与音乐课堂相结合,用乡土特色润泽本节课,(从歌词、情绪、创作背景等方面)着手,更多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增进爱家乡之情! 以上是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