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学士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与收获 大隐镇中心小学前身是慈溪石台小学,创建于1922年,已有80多年历史。目前形成了一镇只有一中心小学的格局。学校建有校外德育基地两个(天下玉苑、园艺基地),基本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重视课题申报和研究,其中《新时期农村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学士文化与班级特色研究》的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校本教材编写已基本完成;少先队“节约一张纸(一个瓶) 献上一份爱 守护一片绿”的活动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效果。目前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在蓬勃、有序的开展中。进一步实现了我校教育的地方特色,实现了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使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成为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经历了认识、探索、全面开发三个阶段。 一、在活动课程中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地认识 原来的活动课程一直认为是课外活动,一般与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自从国家颁布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之后,我们认真学习了《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我们对活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综合活动课程不是一门体育活动课程,而是一门学习课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造、想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各种学习活动,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语文课堂由“小”变“大”,教师学生教和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在语文课程中,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有游戏竞赛、参观考察等几大板块,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活动,使语文实践活动在我校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如在游戏竞赛板块中我们将生字新词、古诗背诵、成语学习、查字典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与游戏竞赛活动相结合,寓知识学习于游戏竞赛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纠错小医生”、“我的名片”、“成语赛武”、“数字游戏”等活动妙趣横生、生动活泼,既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又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打开了一片广阔而又崭新的天地,使语文学习变得主动、轻松而又快乐。又如:在参观考察中,我们充分利用天下玉苑和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到一定的时间,结合语文《游览一处景物》、《参观某处景物》等习作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从中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从而产生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怀,实现了“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的高度统一。 1 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和途径 在我们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发现学生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科本身的范围,迫切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综合,整合教育资源,开发新的途径和教育资源。 新时期各校都在积极摸索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课程的模式,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难和重要,不仅要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教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的整合等,关键还在于学校发展在注重常规管理等技术层面的同时,还要上升到对当地特色文化传统的自觉担当和使命意识认识高度。大隐在历史上有东汉“商山四皓”之一的黄夏公、中国首次发现“岁差”的天文学家虞喜、在宋词三百首中留有《虞美人·寄公度》的大学士舒亶等一大批学识渊博的名人雅士,也有学士桥、谢山庙、孝子院、千年古樟等众多历史遗迹。“学士文化”在大隐有较深的根源。为我们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开发途径。 1、听(讲、看)故事 《话说大隐》中记载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就有15个。但是调查后发现,学生最多的只知道5个,最少的一个也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不全面。面对如此形式,我们利用每学期的“学士杯”普通话演讲赛,积极开展“找家乡故事 讲家乡故事”的活动。目的就是牢牢抓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通过听(讲、看)故事,渗透学学士、做学士的良好氛围。 2、挖掘和研究历史名人 学生对大隐历史名人有初步的了解后,但缺少直观的东西。我们积极调查、联系,得知天下玉苑的学士阁内有这些历史名人的图像后,带学生参观,同时把照片拍来,准备做成镜框挂在学校的墙上。 成立“家乡先贤”研究会,组织学生学习众多学士的历史功绩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如学习了董黯的事迹后,发动学生举行“今天我当家”、“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一次生日”;并且写心得体会,与父母进行交流;把学生的心里话在家长会上念给家长们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学习了舒亶的诗词后,开了一个“舒亶的诗词研讨会”,不仅背诵他的诗词,同时还学习他写诗词,提高学习的兴趣,继承祖国的2 诗词文化等都做了有意的探索。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频繁地接触和熏陶学士文化,让学生加深了解大隐特色的学士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好好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探索学士文化 走进学士天地”的系列校本课程,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2005年初,课题组在认真学习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等文件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了部分先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经验,分析了我校所处地区的教育资源,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决定立足本地、本校,开发“探索学士文化 走进学士天地”系列校本课程。 在本阶段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充分利用和挖掘本镇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富资源,将课程开发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以学士文化、资源、环境等为课程开发具体内容,进一步凸现我校教学的地方特色,构建适应我校新课改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具体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隐士文化、石文化、孝文化为特色的学士文化。我们还通过以下工作,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性,增强了校本课程的规范、科学和可行性。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成立了三个工作小组,即: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统筹、领导、协调工作;由市教研室、教科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调控和专业指导工作;以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组成的课程开发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管理工作和活动协调等工作。 (二)做好学生需求的调研工作。学生的兴趣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做好学生需求的调研工作,是课程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调研时应特别关注:①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没有充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所需求的知识内容;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用显著的活动;③具有地方特色的、适于因地制宜的内容。 (三)校本培训工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只有开展好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