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甲 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肩。”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U)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历期。45——55岁。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6——62岁。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入幕,作《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崩奔似永嘉;但永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62岁的白死于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 二、思想:儒道侠兼有。道教思想伴其一生,也影响其创作个性。他在政治上极端自负,想有所作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他又以谢安自喻,追求功成身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救苍生应为晚。”儒道兼重,又加上极度自负,政治上的无能,他的一生充满矛盾和痛苦。 三、生活和个性:生活:李白一生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A、信道求仙。他常梦见与仙人交游,对长生飞仙,深信不疑。白举行入道仪式,疑有两次。如《西岳莲花山》、《梦游天姥吟留别》。B、隐居游历。天下山水,白游历十之七八。他广交天下友。C、仗义行侠,嗜酒终身。他剑不离手,欲如项羽学万人敌。他挥金如土,讲义气,重然诺。自称“酒中仙”。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醉态成为他的思维方式,酒至醉而诗出,“斗酒诗百篇”;好酒入唇,下笔如有神“清平调”中“云想衣裳月想容”。其他诗人虽醉酒但不能成为其思维方式:阮籍好酒,“对酒不能言”;陶渊明好酒,“欲辩已忘言。”D、求仕与为官。白任情使性,不懂政治。虽为官很短,但影响其一生。 个性: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瓢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观豪迈、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特别是他的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把十分繁难艰苦的事情看得一蹴而就的简易,以诗人之心观察政治和人情世态。而其结果则愈发加大了主客体间的落差,李白在这成反比的加速循环中,心理愈发敏感,情感也愈发容易激变,一旦有山水外物与之不平之心相撞,其深刻而巨大的忧愤和感伤便具象为崩云裂岸的潮回海涵之大观。吴经熊《唐诗四季》:李白像一曲交响乐。他像王梵志那么的快乐活跃;像杜审言那么夜郎自大(更有资格);像陈子昂、张若虚那么富有创造力和宇宙感怀,只是较他们货色更地道;像王昌龄和其他善咏春情的诗人那么了解女人的心理;最后,他描写大自然之动人,虽然与王孟之不同,却不弱于他们。他是盛唐最具人格魅力的. 人。有人认为,李白的悲剧,是科举制度替代传统的用人制度下的悲剧。(木斋等《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京华出版社2001,204-208页)其实,他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其诗多是他遭到政治残酷压迫之后的产物,多于感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具有强烈的“骚”韵。上天入地的游心驰神,陷人于惝恍迷离之中。末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突兀而出,分明告诉世人:其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乎政治。因此,其诗中,不仅贯注以愤激之气,而且时不时地生硬地冒出几句牢骚语,使其山水诗政治抒情化了。他不断地动用“黄河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之类的意象,以泄其愤,以呈其才,更是表现其耽于酒精和幻想中的精神胜利的愉悦,让我们领略其醉的深度。其诗中十之七、八与酒有关,也正是这些以酒为题材的作品最能表现其气质和思想,最能代表其艺术个性。 第二节 李白的诗歌艺术 一、艺术个性及主要特征 存诗940余篇,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阳冰曾编《草堂集》,今不存。现有宋人编《李太白文集》,最好的版本是日本静嘉堂文库所存。南宋杨齐贤编、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杨第一个为李白作注,萧进士及第后,专心注李诗,历时五十年。)王琦注《李太白文集》、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三十卷》,其诗内容有讴歌山水、赠别、抒怀、反映社会问题、反映妇女生活等。 1、在取材设象上:李白心高气傲,尤其喜好雄伟瑰奇,笔下多南方景,追求形象出众,怪石、危崖、飞瀑、惊湍、轰雷、掣电,借山水挥斥幽愤,把强烈的主观色彩,变现为极具个性化的抒情意象。李白这一特点表现为侧重抒发豪迈气概和激情壮怀,很少对客观景物作细致、具体描绘。于大自然的伟力神功面前,李白感到的不是己身的渺小无为,而有一种极其无限的解放感、昂扬感和飘逸感。 2、在表现形式上:李白多用七言歌行古体、乐府杂言,不主故常,任由意志主宰,不能以律束,往往是情感喷发式的无所节制,故纵横错综,气逸调雄,荦荦不可相羁,实在是与其秉性姿质相一致。 歌行:李白擅长的诗体是歌行及绝句(159篇),律诗不占十分之一。歌行是七古中最少约束、最多变化、最富容量的诗体:热烈的情怀、壮观的场面、动人的故事、昂扬的精神、缠绵的思绪,都适合用歌行来表现。李白的创造力、表现力都尽可能地在七古、歌行中展示。这一诗体最适合李白,这一诗体到了李白手里最具风神。《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注:七古,包括歌行、乐府、齐言七古和杂言七古。有人把七古等同歌行。)李白以歌行体造成抑扬顿挫、淋漓酣畅、气势飞动,铺张扬厉的特点。 李白也好用乐府旧题,擅长乐府,他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创新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今事,缘事而发;一方面则用古题写己怀。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这些诗往往借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感情倾向,创造性地生发和联想,以纵横恣肆的文笔而形成磅礴豪放的气势,把乐府诗推想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