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 从儿子“没有挫折感”的一点思考楚门二中 颜雪芬 前言:儿子欣欣7岁了,幼儿园大班。每次到幼儿园里老师那里了解情况时,老师总是对我说:欣欣平时什么事情都要做的最好,不管是手工还是画画。可就是老师提问时他总把问题的答案藏在心里,明知答案是正确的,可他还是因为会害怕回答错误而选择放弃。老师说他没有挫折感,经受不起失败。他害怕失败后小朋友会笑话他。要我们平时都注意对他挫折感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我相信总有一天,当他面对生命中的任何挫折和艰难的时候,他总会站起来积极面对生活,他的人生一定会快乐而美好。 【内容提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经受不起挫折而选择放弃。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在非常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更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素质教育的工程。 【关键词】挫折 挫折教育 放弃 竞争力 意志力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思想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但都任性、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如果他们缺乏挑战困难勇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很难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因此挫折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1.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及挫折教育。 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另一意义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由于某种情形而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状态,叫作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1 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综上所述,虽然对挫折概念的理解众说不一,但人们在两点上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1)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在活动中遇到的某种障碍有关。 (2)它是与人的目的行为有关的一种特殊状态。而所谓的“挫折教育”,事实上是指对于学生的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产生挫折之后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 2.1产生挫折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紧张或其它各种人为的因素。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指的是与老师,同学之间,或者家庭关系等紧张,从而使学生感到冷落、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受挫折;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过分严肃,使学生感到窘迫,遭受挫折。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观察与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挫折表现:动作难,学生就会表现出发愁;动作险学生就会表现出紧张害怕;身体疲劳,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厌倦;基础差,学生就会表现出信心不足;场地器材差学生就会表现出兴趣不高;场地器材差,学生就会表现出兴趣不高。对于这千差万别的心理挫折,教师要善于控制,既要抓住重点克服共性的挫折,又要区别对待。 2.2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 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许多因素。首先是学生的身体特征,有些学生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自怨自艾,有些男学生为自己身体矮小或者肥胖而烦恼,女学生为自己的体态太过丰满而不安。其次是学生的智能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但受自己的智力水平所限,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缺乏体育能力而无法达标。还有的就是有些学生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常为自己确立不现实的行为目标,有些学生过度焦虑,漫不经心地自负自卑。 3.教师与学生都应在挫折教育方面提出各自的相应措施。 3.1教师方面 3.1.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 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每次的成功。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2 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1.2.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参加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培养坚强自信心的如攀爬、登高等项目;参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意志品质的如跳高、跨栏等运动项目。 3.1.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