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滨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照适时性与超前性兼顾的原则,着眼于学校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条件,分层次逐步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我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一、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网、终端、数据中心和各种数字化环境,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支持。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使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1.学校建成校园网,光纤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并接入滨州市教育城域网,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场所,有信息中心,服务器小学不少于1台,初中及以上学校不少于2台。 2.生机比(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数比例)小学达12∶1,初中和高中达10∶1;师机比(任课教师数与任课教师用计算机数比例)达1∶1,鼓励教师移动办公,学校计算机分布科学,按《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规定建有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开课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3.学校配备多媒体制作设备(含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和视频采集卡等),完全小学不少于1套,初中和高中不少于3套。 4.学校建设有自动录播系统,用于制作教师精品课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 5.学校全面实现班班通,常规教学设备齐全,小学配备至少一新建多中学配备至少三套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套交互式多媒体设备; 媒体教室须配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即:显示终端为电子白板或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要具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交互的功能,能接入互联网,能满足各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6.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校园广播网、网络视频系统及校园电视台。 7.学校有具有一定开放性、扩展性并能彰显个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有包括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资源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软件。 8.学校要建有架构合理、内容丰富的学校网站,网站包含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教学研究、教研交流、资源建设、活动平台等功能,并与数字化校园平台有机整合。 9.学校加强个性化资源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区域共享的校本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正版数字图书等),小学资源容量达50GB以上(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初中和高中资源容量达80GB以上(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50GB),并动态更新。 10. 建设有数字化阅览室,方便师生随时随地阅读;至少配备1间数字化阅览室(可与计算机网络教室合用)。基础教育正版数字图书数量小学不少于2000册;中学不少于5000册,并动态更新。 11. 建有机器人实验室,能够分组进行试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12. 高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便利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 13.建立学校网络安全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平稳高效运行。建立安防监控系统,并入网络远程管理。 二、教学应用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体现为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为应用服务,信息技术能够渗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化交流互动全面推动学校工作进程,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 14.学校按照要求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 15.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开放。 16.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校本研修,以及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每学期校本研修不少于2次,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至少1次。活动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成果,并形成制度。 。要积极100%.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覆盖率达到17.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8.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相关成果在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或在相关评比和竞赛中获奖。 19.学校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并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网站评比和基于网站的各项竞赛活动。要与市、县(区)两级教育网站互联互通,并积极提供信息。 20.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及以上相关教科研课题,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建有专题课题网站,更新及时。主持或参加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人数不少于任课教师总数的10%。 21.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积极开展网上互动活动。 22.学校积极参与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有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 23.学校每学期都有对技术人员、中青年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校内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24.所有任课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每学期至少录制一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电教优质课)。 25.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情况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 26.教师能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滨州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开展远程教学交流。 27.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较多,积极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级各类竞赛并获奖,鼓励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建立学科相关的个人主页或博客,学校在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28.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建有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29.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明显。 3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31.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强、成果较多。积极参加与信 息技术相关的各级各类竞赛并获奖。. 三、管理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通过切合工作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过程的高效,达到管理的高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常规工作的有力保障。 32.学校校长要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确立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对教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