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知识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
知识点知识点 2 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 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 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 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 ,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 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 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 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 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6、“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 ..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7、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 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B.加剧了土地兼并 D.刺激了人口南迁 8、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 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9、日本古代典籍保存的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 充“将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可以反映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10、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 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 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 ” 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 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 ,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 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2、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 时间 1550 年以前 1551-1722 年 1723-1861 年 1862-1911 年 松江市镇数量 59 113 167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3、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 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 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 从史料可知, 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14、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 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15、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 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 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名义 上为国家公有,故 A 项正确。 西周土地实际上为诸侯占有,故 B 项不正确,C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排除。 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但实际占有土地的是诸侯,故地权不是合一的,所以排除 D 项。 2 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国家对社会控 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 利工程,D 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 A 选项说法 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 B 选项排除。交 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 选项排除。 3 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 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 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 错误;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 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 项正确。 4 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材料主要是反映商业发展的表现, 而没有体现出当时人们的义利观发生改变, 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排除。 C.从材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 得到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