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的粮食安全
2020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知识讲解 粮食安全是指人类对粮食需求的满足。它包括粮食结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的 安全和粮食的有效供给。我国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内容是数量安全。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在我国人口达到 16 亿、人年均需求粮食 460 kg 时,共需粮食七亿三千多万吨。与现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差额为两亿 五千多万吨。 (2)资源环境问题:①农业缺水,年少产粮食2600 万吨左右;②耕地减少(东 部沿海和发达地区耕地锐减) ,质量下降(优减劣增) ;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 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式、粮食转化程度、区 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如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粮食转化率。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适度消费。 二、例题分析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 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 1—3 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 【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中国地理区域知识为背景,以稻谷种植、生产和消费为例,通过对粮食 产区的识别、生产条件的对比、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重点考查考生 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考查了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 地关系等地理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关心国家粮食安全,珍惜粮食的习惯。我国作 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 消费大国, 近年来,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粮食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答案】1.C2.A3.B 【试题解析】 1.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 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 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 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 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 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 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 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 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 符合题意。故选 C。 2.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 平原面积广阔, 人口密度较小, 人均耕地丰富, 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 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 正确;安徽人口 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 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 高,C 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 错误。故选 A。 3.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 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 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 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 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 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 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 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 错误。故选 B。 【得分要点】 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 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 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我国南方人口较密 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 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 三、跟踪训练 (2018 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 变化,据此完成 1—3 题。 1.1990—2010 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 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答案】1.D2.B3.A 【解析】1.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降水≥800mm 为东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故亚热带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降水 400—800mm 为东部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增量最大,所以粮食 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转移的趋势。故选 D。 2.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 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 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 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 面积锐减。 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 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因此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 域经济发展差异。故选 B。 3.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 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与南方相比,北方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 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 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故选 A。 中新社北京 2017 年 1 月 7 日电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漏,中国粮食形势 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 2003 年到 2016 年,从 2003 年到 2016 年, 中国粮食产量由 8613 亿斤增加到 12325 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 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 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 个粮 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 4—6 题。 4.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