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应急响应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响应 1 信息报告 1.1 信息接报 1、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的主要交流内容。 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龙南市应急管理局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1.2信息处置与研判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Ⅲ级应急响应,即:Ⅲ级(现场级)应急响应、Ⅱ级(企业级)应急响应、Ⅰ级(社会级)应急响应。 (1)Ⅲ级(现场级)应急响应 Ⅲ级(现场级)响应是指事故发生的初期,事故尚处于现场可控状态,未波及到其它现场,事故安全影响控制在岗位周边,但未引起人员重伤伤亡和财产损失,能被岗位人员应急相应处理的事件。 (2)Ⅱ级(企业级)应急响应 1)公司内某生产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 2)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周边地区,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3)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需要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3)Ⅰ级(社会级)响应 指事故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可能或已经波及到企业外的状态,引起人员死亡,而做出Ⅰ级响应。 (4)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Ⅲ级预警,若超过Ⅲ级预警,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Ⅱ级响应;若为达到响应启动条件,应急领导小组可作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做好相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响应启动后,应注意跟踪事态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 (5)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Ⅱ级,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并报告市应急管理局; (6)启动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环境时,预警级别超过Ⅱ级,则由应急总指挥请求龙南市应急管理局启动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 图3.1-1 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图 2 预警程序 2.1预警启动 (1)预警级别及条件 预警级别:按照事故灾难可控性、严重性、影响范围及紧急程度,本预案预警级别分为三级预警响应。 三级预警是指事故发生初期或事故影响范围控制在车间内范围,可能造成车间内建筑设备局部损毁、人员轻伤的征兆,如人员发现或报警装置报警、电气线路过热等,直接上报车间负责人,预警到车间。 二级预警是指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于公司范围以内,可能造成内部建筑设备大面积损毁、人员重伤的征兆,如气象或应急部门发出雷暴、暴雨天气预报时,直接通告公司所有人员,预警到公司。 一级预警是指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于公司范围以外,可能造成周边建筑设备大面积损毁、人员死亡的征兆。企业内部无法控制的,需要调动社会及政府应急资源进行处理时。如天然气泄漏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时,电话通知公司所有人员及外部相关单位,预警到公司及周边单位。 (2)信息发布方式 信息发布可采用有线和无线两套系统配合使用,即程控电话、手机或对讲机等。 相关政府应急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应急组之间的通信方式,联系电话见附件。 (3)预警信息的内容 发布预案信息时应说明清楚:事故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地点、介质、发展变化趋势、有无人员伤亡、报告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 (4)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为:第一发现人—班组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政府部门。 3响应启动 3.1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在生产等环节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已经危及公司及公司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特别严重,或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在生产等环节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已经危及公司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或造成社会影响严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在生产等环节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已经危及公司内局部范围人员和设备安全。 3.2响应原则 发生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在组织人员抢险的同时,立即向相关部门准确汇报事故的详细情况,并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事故组织进行抢险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应急为主、自救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1.发生Ⅰ级事故 由各现场执行部分或全面启动本单位制定、经批准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事故发展态势汇报有关部门。 2.发生Ⅱ级事故 在启动本单位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请求部分社会援助。 3.发生Ⅲ级事故 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启动后,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时。向上级政府机关请求应急救援。 3.3响应程序 a)接警: 发生突发事件后,事件发现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或规定时限(1小时)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进行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越级直接汇报。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根据事件的灾种、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组织上报。 b)响应级别确定: 指挥部接到报警后,要进一步查明突发事件的灾种、性质、威胁情况、危害程度和范围等情况: 1)当需要启动总体应急预案时,应迅速按照命令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指挥部会议,进行科学决策,下达联合救援命令,指挥联合救援行动; 2)当发生事故不足以启动综合应急预案时,应按照现场处置卡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3)当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时,通知各应急机构,关闭响应。 c)救援行动: 1)突发事件发生所在地人员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将人员救治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和灾情蔓延,将事件的损失或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采取救援行动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尽量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证现场工作人员与抢险人员的安全,经过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在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各种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