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相关知识点整理
安全评价师相关知识点整理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 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通过安全评价,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方案。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设计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或当必须采用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通过安全评价,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和管理决策。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和伤害。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评价是从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1)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 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评价程序 n 1)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n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n 3)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n 4)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建议。 n 5)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n 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噪声控制措施 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择 (1)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的工艺。 (2)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使用哑音材料降低撞击噪声。 (3)采用操作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2)噪声源的平面布置 (1)主要强噪声源应相对集中,宜低外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隔挡噪声。 (2)主要噪声源(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辅助车间、仓库、料场、堆场、绿化带及高大建(构)筑物,用以隔挡对噪声敏感区、低噪声区的影响。 (3)必要时,噪声敏感区与低噪声区之间需保持防护间距,设置隔声屏障 3)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 n 采取上述措施后噪声级仍达不到要求,则应用以下措施,尽可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指数达到《噪声作业分级》规定的0级, (1)隔声。 采用带阻尼层、吸声层的隔声罩对噪声源设备进行隔声处理,随结构形式不同声级降噪量可达到15--40dB。 (2)消声。 可设置隔声屏障或带有生产工艺孔的隔墙,并用消声器进行消声处理。 (3)吸声。 n 对原有吸声较少、混响声较强的车间厂房,应采取吸声降噪处理。 (4)隔振降噪 n 对产生较强振动和冲击,从而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器设备,应采取隔振措施。 (5)个体防护。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工作场所的噪声级仍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意义 1)强化安全评价质量管理,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 2)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 业的发展。 3)能使安全评价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4)有利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层实施系统和透明的管理。 5)促进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 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 6)可加强对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促进其工作交流。 7)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市场信誉,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1分) 该理论认为,尽管伤亡事故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或不是孤立的) (1分),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连锁发生的过程。(1分) 5个因素分别为:(每个1分,次序2分,共7分) (1)遗传及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 (2)人的缺点。(人为失误)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意外事件) (5)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制定事故预防措施的指导作用(共8分)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我们在制定事故预防措施时的指导作用如下: (1)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安全评价,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使事故链(被)中断(2分)。 (2)生产中安全工作的核心(关键、主要、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2分) (3)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该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2分) (4)事故预防措施中应注意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该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设备、物料、工艺∙∙∙∙∙等)(1分)。 3结论 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分),(例如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过于简单等)。但是该理论对于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具有指导作用(1分) 一、情景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情景题1:某场所发生火灾,火势扑灭后,你被安排到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为确定起火范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提供依据。请根据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安全评价师培训教程所学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起火范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对应的勘察手段各是什么?(4分) (2)说明各勘察手段的主要工作内容。(6分) 标准答案: (1)起火范围的勘察手段为“环境勘察”;起火部位的勘察手段为“初步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