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商隐诗两首
7.7.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诗两首 要点突破要点突破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庄生晓梦迷 . 蝴蝶 迷 ①迷 . 不知吾所如 棋迷 . 以迷 . 天下之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莫 . 非刘豫州莫 . 可以当曹操者 点拨①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 ②不能/没有谁 2、古今异义 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帝春心 .. 托杜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指青少年时代。 ②古义:伤春之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③古义:迷 惘,茫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二】名句积累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 卢家有莫愁。 【三】课文理解 《锦瑟》 1、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点拨诗中共用了 5 个典故。 “锦瑟”语出《汉书·郊祀志》 , “庄 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 , “望帝化鹃” 语出《华阳国志· 蜀志》 , “沧海遗珠”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 《大戴礼记》 《博物志》 , “蓝 田玉”语出《长安志》 。通过这一系列的典故设置了一组意象,表达 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叹。(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爱情的悲剧。) 2、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的诗后说: “义山的《锦瑟》 《碧城》 《圣 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 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以《锦瑟》为例, 分析一下梁启超为何会这样说,他所提到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应 怎样理解? 点拨因为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大多有一 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比如《锦瑟》 ,世人对它的主 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 “对亡妻的深情悼 念” , “作者的自伤”等。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 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 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 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 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 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 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 而是错综 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 情思的心象。 《马嵬》(其二) 3、你能分析一下本诗章法结构的特殊之处吗? 点拨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 “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 “倒行逆施” :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 “此日六 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 “沉郁” , 但却颇得杜诗的 “顿挫” : 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4、分析《马嵬》(其二)的巧对。 点拨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 仅四句 28 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 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 ,以“驻马” 对“牵牛” ,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 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 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 这样的借对很多, 如 “野日荒荒白, 春流泯泯清” ( 《漫成》 ), 以 “清” (青)对“白” 。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了。 感悟总结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锦瑟》 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 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 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 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 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马嵬》(其二)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 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 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 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二】写作特色 《锦瑟》 1、用典象征。 本诗中间四句并列运用的典故所描绘的四幅象征画面, 包含丰富 的象征意义,其中蕴涵着人生的所有境界:物我两忘心 沉梦幻的境界,超越生死心向未来的境界, 人琴俱亡心寄云峤的 境界……凡此种种构成了一种神秘的朦胧之美, 可以说该诗的妙义是 取之不竭的。 《锦瑟》的魅力还表达在用典的独特性上,它的奇妙之 处在于即使你明白了典故的内涵仍然无法探知诗旨所在, 因诗中的典 故具有发散的暗示性,能引发人们多方面进行联想,沟通读者所经历 的各种人生体验。 2、清丽的语言。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 年 12 月 20 日)中曾说: “玉谿生清词 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李商隐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 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 瑟及瑟音,用的只是“无端” “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 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 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 有杜鹃的 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每一幅 都有浓浓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 《马嵬》(其二) 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已跃然纸上。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 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 日的安乐。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 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 致跳脱,蕴含丰富。 “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 ,讥笑 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那么要“世世为夫妇” ,永远 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