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论巴人故里
闲论巴人故里 对于巴人故里的域名之争,无论是地处狭义的巴山之中 的城市,还是广义的大巴山之中的城市,都在各自为阵,相 互争夺。都在寄希望于将这顶桂冠配戴在自己的头上,以此 增加自己城市的光环。当然,当今的中国学者、史学家们一 致都将巴人文化中心定性为重庆。这里面存在的为什么,我 们也没必要去评判。但我们希望,一切尊重历史事实,以事 实来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茫然那段历 史,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误解那段历史。 巴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同样十分复杂的概念。关 于巴人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相当的争论。徐中舒 先生指出, 巴为姬姓, 是江汉诸姬之一, 为周族 (源自百度) 。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出的是,徐中舒先生的说法也只是一种假 设,也许真正的巴蜀先民应该更早入川才是。 从上面的介绍和结合四川本身的历史来判断,四川 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原始人类的地方,即或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巫山人” ,实际上只是存在于个体现象,并且是否属于人 类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我国 80 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 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 人?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经过国内外有关学者多 年来的研究,证实,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的巫 峡中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意味着巫山人确是我国迄今发现 的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但是,由于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 人是猿尚有巨大的争议,著名古生物学家吴新智就不同意其 为人类的说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 态度。 (源自百度) 这个争议我们也无法去定论,我们也没必要去纠缠。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达州的罗家坝“古巴人”遗 址,还是广汉三星堆的“古蜀文化”遗址。他们都拥有代表 中原文明一个文化阶段的青铜文化, 也就是说, 在那个时期, 他们就与中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 2000 年, 所出的 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 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 堆文化” 。 (源自百度) 罗家坝遗址总面积 50 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丰富, 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 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剑、釜、钺、削、矛、带钩、箭镞等,此 外还出土有尊、釜、豆、纺轮等陶器以及各种玉石器。 (源 自百度)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四川的先民都是来自于黄河流 域。既然四川的先民都来自黄河流域,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 他们的迁徙路线(对于迁徙路线,这本是研究巴人迁徙的一 个重点,却又一直被忽略) 。要想知道他们的迁徙路线,我 们就还得要去知道他们的生活生存习惯,以及四川与中原相 交的地理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古巴人的生活生存习惯。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 , 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 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 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 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这对川东地区,特别是大巴山一带(包括宣汉)经济文化的 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源自百度) 为什么古巴人会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 呢?这就要排除不善体力的捕鱼和农耕,而是在长期的狩猎 中与猛兽拼搏练就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一 个人的力量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或者是一场战争的成 败。 其实,寻找迁徙路线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地理条件。 那就让我们看看四川与黄河流域相连的地理状况,从而也就 可以得出古巴人进入四川的路线图。 在四川的北部是绵延耸立的秦岭,就是在唐代李白 笔下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就更别说是在早 于李白几千年前的时候。在气候变化的今古比较下,几千年 前秦岭山脉,这里应该大部分都存在着四季冰雪的现象。在 黄河流域的人们向四川迁徙的时候,秦岭山脉,可以说就是 飞鸟不过的屏障。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 1500 千米, 南北宽达 100 至 150 千米,海拔多为 1500 至 2500 米。秦岭为黄河水 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 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断块山。主峰太白山海拔 3771.2 米,为陕西省最高峰。山顶气候寒冷,常年白雪皑皑,天气 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山顶有古冰川遗迹。 (源自百度) 在四川的东部,有着至今还存在具有神秘色彩的神 农架山脉。从野人的传说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至今还 是一块难以踏足的地方。那么,也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至今 还披着神秘色彩地区的地形地貌。 神农架平均海拔 1700 米。山峰多在 1500 米以上, 其中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6 座,海拔 2500 米以上山峰 20 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为 3106.2 米,成为华中第一峰, 神农架因此有 “华中屋脊” 之称。 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 398 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高差达 2708.2 米。 (源自百度) 无论是秦岭还是神农架,它们都具有高海拔,溪流 沟壑泾渭分明的特点。并且无论是溪流还是沟壑,都是以山 体为界,向南北或东西背流。在几千年前的这些山脉,人类 根本是不可能翻越它们。 那么四川的北部秦岭和东部的神农架都无法翻越, 就只有从四川的东北部,秦岭与神农架之间的巴山,也就是 大巴山的核心区域寻找途径。 汉中古称南郑、梁州、兴元,是汉江之源。位于陕 西省西南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江上游,秦岭南麓、 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汉中 处于陕南腹地,是陕西通往四川的重要大门。 (源自百度) 虽然巴山地势十分险要,但是我们在这里却能发现 一条汉中通往巴山南部重要的天然途径。 大竹河, 位于万源市北部, 距市区 50 公里, 面积 49. 6 平方公里,大竹河系汉江最主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 城口县境内大燕山下的“三棵树” ,流经重庆、四川、陕西 三省市,象一头不驯的吼狮,背向长江,一路汹涌澎湃,纳 溪接流,穿峡谷、过险滩,以顽强的生命力自东向西、北倒 流八百里,直到汉水方突然掉头东去。早在明清末年,便可 从大竹河直航汉口。如今万源市所辖的大竹镇曾经作为任河 航运的重要码头驿站, 是闻名川陕的四大古镇之一, 素有 “小 武汉” 之美称。当年的古镇繁华而热闹,各路商贾云集, 大巴山稀有的木耳、核桃、生漆、中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 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全国,再换回一船船布匹、洋油、盐 巴等生活物资和现代文明气息。 (来源百度) 由于大竹河所处的重要位置,每年夏季汹涌的洪水 很容易冲洗掉巴人沿河床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对于现在来 说,也许会还存在没被发现的有,也许是洗劫一空,不存残 物。 从古巴人善猎习惯和结合今四川与陕西相交的地理 条件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勾勒出古巴人从汉中进入四 川的路线图。 首先是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离开黄河流域到达汉 中。然后他们的子孙们又经大竹河这个天然的走廊,进入四 川东北的巴山南部地区。 由于达州地处巴山南部,与汉中就相隔着巴山,是 巴山乃至于大巴山的核心区域。可以说这两地之间是山水相 连,距离十分接近。达州又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