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民风民俗
传统文化民风民俗 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篇一 潮州的民风民俗及文化 潮州民俗文化是在南楚巫觋文化的土壤与气候中孕育绽放的。它反映了潮洲的民俗、民风,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潮人的图腾崇拜:自然神与祖神及英雄神崇拜,在潮人之文化心理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潮人信仰与民间神话中透露出信巫鬼,重淫祀,敬畏英灵之遗风。潮人仪式类的戏剧干脆与祭礼仪式相关,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祭礼仪式的副产品。潮戏承袭了古傩之遗风吹击管鼓,郁香洁之。潮人笃于戏曲之风,延及今人。 潮州民风、民俗及民谣 潮州民间喜唱俗曲。其俗曲、民谣与当地的神话、戏曲、谚语、小说、灯谜等民间文艺一样,呈现出显明的地方特色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歌谣,呈现了潮州民俗艺术的丰蕴内涵。纵观潮州历代歌谣、童谣、诗歌、民谣,莫不涉及民风、民俗。归其大要,可列为如下数类: 1.观神送神中的仪式歌谣:如《请神歌》、《请神曲》。这是请神仪式歌之一。请神又叫观神,潮州妇女八月请阿姑神称落阿姑,请神时要口唱歌谣。除了阿姑神之外,潮洲还有蓝饭神、墭脚神、竹筷神、筲箕神、蛤蟆神等各类神,皆有其歌与表演形式。在《请神歌》与《请神曲》中,人们表达了对大慈大悲的南海观音暜渡众生的盼望。好玩的是,假如神久请不来,人们便用应对自然的原始宗教仪式巫术,去催神、咒神,盼望凭籍语言的力气去影响和制约神。 2.婚礼葬礼中的仪式歌谣:《出嫁前拜司命公》这首歌谣,表达了新婚女子祈求配好君,富贵添才丁和富禄全的愿望。《出嫁前坐桌》、《青娘为众人分菜肴》二首,那么描述了潮洲婚姻仪式之特色。此外还有《新娘踏轿门》、《开轿门跨火烟》、《拜天地》和《搅泔缸》等各种仪式的歌谣。这些歌谣,形象地再现了新娘出嫁前之全过程。潮洲葬礼仪式的歌谣主要有《巡坟歌》等。 3.潮州的游神歌谣:如《城内人游神》:城内人游神,一位老爷双夫人,踢陀三夜日,头壳冷眩眩。这一题材反映了潮人对英雄神的崇拜。词中老爷指关羽,三夜日,那么反映了游神活动特别壮美,持续达三天三夜。游神内容丰富多彩,在游神过程中穿插着舞蹈与游艺活动。除了各地都有的龙舞、狮子舞之外,还有潮州地区独有的布马舞、蜈蚣舞、鳄鱼舞、螯鱼舞、鲤鱼舞、骆驼舞、长颈鹿舞和双咬鹅舞等。 4.民间故事歌谣:如民谣《听见锣鼓冲冲潮》,歌中陈述了民间文学中流传的陈三五娘和《三国演义》中的马超战张飞之故事,以及当地流传的关爷带二妃之传闻。 《正月是新年》这首歌谣更具故事特点,它将神话、小说、戏曲、传闻中的人物、故事,溶于一炉,逐月地分述,每月记一故事。如记述了《荆钗记》、《破窑记》、《孟姜女》、《汉宫秋》、《昭君出塞》、《拜月亭》、《楚霸王》、《陈三五娘》、《梁祝》、《青琐高义》等故事。 5.四季活动歌谣:如《十二月歌》,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夫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与无衣无食的凄惨命运。全诗按季节的先后,逐月写贫苦农夫们的劳动和生活,将农夫与豪绅的生活进展比照,如:三月人布田,东村西村忙又忙,富人牛牯双巴只(双只),硗仔拖犁泪双行。 《正月锣鼓闹猜猜》,这是一首叙事歌谣。它借鉴了《诗经七月》的叙事手法,用十二个月的农事、节气起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女主子公娶媳妇,惜媳妇,打媳妇,丧媳妇的经过。及其由喜到悲的心理变更过程。这种以季节的特征来衬托、渲染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写法很有特色。 6.宗教活动歌谣:如《求雨》,善堂求雨天就知,胡蹰一响雨就来。戏请成,雨淫淫,戏在做,雨大倒,戏歇棚,雨就晴,戏做直,天出日。人们用做戏之艺术形式来求雨。表现对雨的虔诚:雨仔霙霙,暂乘凉亭。妇人**,污秽神明。而流传着的关于雨仙爷的神话,更是将雨奉为神明。 《沙蜢娘》这首民歌那么表现了潮人龙崇拜的文化心理。龙在潮州人眼里是强健、辟邪的圣物。因此赛龙舟的成败,是关系到全村盛衰的大事。龙舟平常置于村前的神庙祠堂。 7.潮州风景歌谣:如《潮州风景好风流》:潮州光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潮人尤引宋代历史名桥广济桥而傲慢。 8.民族繁衍与迁徙歌谣:如《高皇歌》,它描写的是由京城迁徙到潮州的盘、蓝、雷高皇们的出身史。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高皇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攻伐不克。乃招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据说帝有畜犬,其毛五采,名曰盘瓠。盘瓠闻令之后,遂衔人头献于帝,群臣怪而诊之,正是吴将军之头。帝大喜,但考虑盘瓠不行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虽欲报答,而不知所宜,颇有难色。盘瓠忽作人声道:你将我放在金钟之内,七日七夜就可变人。由于公主提前去看,结果盘瓠乃是头未变成人。《潮州民间故事集成资料》中亦载此事,题为《畲族祖先的传闻》。犬,已成为潮人的图腾动物之一。 9.元宵夜游灯歌谣:游艺活动中,最为热闹的是花灯盛会。据传古港樟林的花灯盛会已持续三百年了,每年二月籍游火帝的形式举办。因此也称打火醮。往往要持续半年之久。一般是日间展览,夜间游行,连续三天,要游遍八街六社。队伍中有仪仗队、锣鼓队、标旗队、和扮涂戏,如《桃花过渡》《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剧目。此外还有灯谜、杂技、看浪荡、焰火、潮剧演出等。潮州的《百屏花灯》尤其著名。它以戏剧、传闻故事为题材,装饰屏景,每个故事为一屏,共一百零一屏灯景包括:董卓凤仪亭,点将杨延昭,张飞战马超,孔明空城记等。 10.婚姻习俗歌谣:如描写童养媳的《媳妇仔》:十岁做人媳妇儿;揭露买卖婚姻的《正月勤姑绩青麻》、《十八岁嫁七岁郎》;写婚变题材的《怨你阿爹娶后人》等。后者表达了姑娘对父亲婚变后娶来的新妇的生气与不满。潮洲婚姻习俗的演化于此可见一斑,此类相关题材的民谣还有:《缀着狐狸六着钻山草》、《怨我爹娘受人聘》、《妾身愿嫁农夫婿》、《文明世界》等。 11.饮食习俗的民歌:如《君今问娘爱食》,它通过丈夫征询怀孕妻子爱食的一连串诘问,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爱惜。更有意味的是,歌中通过诘问妻子的爱食,引出了潮洲的九样传统名食:蚝仔腌芜、青梅槌白糖、薄饼卷糖葱、吊瓜炒鲜虾等。乃至在外地的潮州人只要一听到这首具有显明地方特色的民歌,便知道是家乡的民歌。 综上所述,潮州民谣离不开它的民俗母胎。潮洲民俗艺术不仅内涵丰富,且具有显明的特色与文献、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篇二 德州素称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与各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衣食住行,喜庆盛典,无不表达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随着时代的开展,民风、民俗也演绎着自己的兴衰。 德州杂技 德州市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仅是民间杂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杂技艺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素有杂技之乡之称。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已有记载。 每逢冬闲或灾荒年,农夫便三五成群或一家一户外出奔波,靠卖艺谋生。春播和秋收再赶回家来务农,这种半农半艺的传统,已有千年之久。 农历九月十五日,是宁津县黄家镇赶庙会的日子,四周县的杂技班子都到这里集会,不仅搞杂技演出,而且买卖演出所用的道具,艺人们也借机相互切磋技艺。这是杂技行业的盛会。庙会之后,艺人们四散而去,近走天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