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 年~ 2020 年) 、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15〕16 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中等职 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2015]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 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 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 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 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深刻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培 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二、基本原则1、校企共建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 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研 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 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 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 能力本位原则。 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 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 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 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 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3、“双证书”原则。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 “双证书”培养制度 (简称“双证书”制度) 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各专 业要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学生实 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 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 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是实训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 业标准操作规范。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 培养。三、基本要求(一)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一个系统 工程, 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制订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柔性管理,考虑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1、过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的设计过程包括1行动领域设计写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 计过程, 从行动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 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说明界定这些任务依据 和基本过程。2学习领域设计对具有教学价值的、经过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 务进行设计,也就是学习领域设计。这里的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必须基 于工作过程, 从而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顺序选择必须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载 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 ,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学习情境开 发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2、 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学生素质应当包括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 描述这些素质的培 养主要体现的哪些教学环节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对于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3、教学实 施中的柔性管理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顶岗 实习等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动情况下,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即描述在满足何种条件 下可以变动正常的教学计划,必须完成哪些教学环节和课程,没有完成的教学过 程用哪些环节如网上学习、企业培训、企业鉴定等替代。四、课程体系构建 1、 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端技能 型人才的关键。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 现学习”的理念。必须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 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坚持课程体系构建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而 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原则。2、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标准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构建中应按照工作领域、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进行开发, 并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能够向学生传授怎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课程体系的 实现基于什么载体如项目、工作过程、设备、产品、案例等 进行教学活动,即 本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以什么作为主线进行衔接贯通;3、课程体系设计要点 在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 应体现出工作任务的由 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难度适中,能够让绝 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完 成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在学习时间安排应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学习 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情况。4、双证书的教学安排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 业资格证书纳入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 素质有相对应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5、顶岗实习的安排学生在三 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安排不低于半年的顶岗实习, 实习时间一般在完成核心能力 课程培养的基础上进行。 五、 课程体系构成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 原则,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公共基础学习领 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 基础、 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由 语文 、 数学 、 体育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军训 、 英语 、 综合理科 、 礼仪修养 、 德育课 。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与课程内容 选择。2、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各专业 在构建该课程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科学、合 理的设置课程。 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并将岗位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教 育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3、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 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以 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的课程。4、课程体 系学时分配各三年制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 2700 学时,专业课程全部采用理 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