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桥梁工程在施工中质量通病涉及内容广泛,从基坑开挖、桩基础施工、构件预制及安装、支架现浇混凝土等。在桥梁工程中根据桥梁施工的特点,施工中的存在一些质量通病,针对这些质量通病制定了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 一 、基 础 部 分 1、基坑开挖 1.1、挖基 1。1。1、放坡开挖塌方 1、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 2、原因 (1基坑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或者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基坑两侧,堆放大量土方或施工便道距离基坑过近,在重力或者外力影响下使坡体内剪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3)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由于排水、降水措施不当,一方面土层受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土方的流失,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 4在挖方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出现掏空现象,使土体失去稳定。 3、预防措施 1根据土的分类,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下表 基坑的坡度参数 土的类别 基 坑 坡 度 基坑顶端无荷载 基坑顶端有静荷载 基坑顶端有动荷载 砂性土 11。5 11.75 12 粉性土 11 11.25 11。5 粘性土 10。75 11 11.25 注1、开挖深度在3m以上时,应作稳定验算,然后确定坡值,宜在适当的深度增设平台。 2、开挖深度在4m以上且施工周期较长时,宜作坡面铺砌,如用薄膜覆盖、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或土袋堆砌坡脚等。 3、在同一基坑内,如各层土质不同应根据不同土质进行不同放坡,其边坡可成折线形. 2采纳机械挖方时,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的坡度值,放出基坑边线,在挖方时要边挖边修坡,每次修坡深度不宜超过1m。 3)在坡顶上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堆积土数量和土的性质确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4)在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的基坑,应根据不同深度,不同土质确定排水方法。当基坑深度大于3。0m且属砂性土,宜采纳井点降水。降水深度掌握在基坑底以下0。5~1.0m。对深度不深的基坑可采纳集水井直接排水持续不停进行,避开基坑被水浸泡. (5人工挖方时,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要边挖边修坡,每次挖方深度不宜大于1m,在将近1m时候就应该修整边坡。 6基坑的底面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一般应在基础平面尺寸外各边放宽0.75~1.0m,作为支模及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之用。当基坑底面尺寸不能满足满足需要,而采纳修坡放大基坑底面尺寸时,坡脚宜用土袋堆砌,以维持边坡稳定。 4、治理方法 (1由于坡顶堆载过量导致滑坡、塌方时,应该清除过量的堆载作为坡顶卸载处理,然后再修复边坡。 2若是由于降水措施不利、效果不佳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导致滑坡、塌方时,应实行补救的技术措施,确保其能达到施工所需要的要求,然后再作边坡修复。 (3)边坡的修复应先清除滑坡、塌方的土体,再按实际情况放坡,也可以放缓边坡。 1.1.2、围护基坑失稳 1、现象 不宜放坡开挖的基坑,采纳档土板或者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发生支撑倾斜、围护结构顶部下沉、严重漏水、漏泥、下脚内向位移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没有贯彻边开挖边支撑的原则,支撑不及时。 2)支撑结构不合理,在不适宜使用挡土板的场合使用了挡土板,或虽采纳了钢板桩围护,钢板桩的型号偏小、入土深度不足而使钢板桩产生较大的变形或位移。 (3降水效果欠佳,或由于附近管线位移而导致漏水,影响围护结构的稳定。 4)外力影响围护结构的稳定。 3、防治措施 1)基坑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深度采纳不同的围护方法。当采纳钢板桩围护时,可参照下表 钢板桩入土深度参数 基坑开挖深度 钢板桩入土深度 槽钢型号 34。5m ﹥0。4H ﹥[25 4。5~6.0m 0。5~0。7H ﹥[30或锁口钢板桩 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 (2当基坑采纳挡土板作为围护措施时,在挖土深度不超过1。2m时,就应进行第一道支撑,以后挖土和支撑交替进行,每次撑板高度一般不宜超过0.6m,若土质松软或下雨时更应及时支撑。 (3)采纳钢板桩围护时的首次挖土深度不得超过2m,在距地面0。6~0。8m处设头道支撑,以后每隔1m左右设一道支撑,支撑的结构与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4摸清基坑附近管线情况,特别在影响范围内的上、下水管更应实行防止渗透的措施。 (5)提高打桩质量,要求达到垂直、平整、直线性等质量要求. 6)严格控制开挖施工顺序,支撑位置挖出后,围檩及支撑必须随时安装完毕. 7)搞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土体稳定. 1.1。3、基坑泡水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连续不断下雨,使基坑内积水。 (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 (3排水不及时,进水量大于出水量。 (4基坑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在不断渗透情况下使基坑被水浸泡。 (5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使露坑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 1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51m处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 (2)挖土时应挖到距基坑底0.30。5m处为止。不下雨时,把剩余0。30。5m土方挖除,并立即做好基础垫层. (3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时,宜采纳井点降水及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底深0。5m.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方随排水。排水设备要根据水量而定,排水量应大于进水量,排水时间应自挖方开始到填方完成为止。 (5)在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的地方,应在基坑外设一道截水沟,截水沟距离基坑边线3m以上,使外界水流入截水沟,而避开流入基坑内.截水沟内的水也应及时排除。 (6)基坑开挖后,应连续作业直至浇筑垫层混凝土。在无法连续作业时,也应保证0。3~0.5m土方,待有条件作业时再挖出,同时应随时排水,避开基坑内因积水而引起基坑泡水。 (7)基底已被泡软的土方应预挖出,并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土基标高。 1。1。4、基坑超挖、基底扰动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2、原因分析 1)采纳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3、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常常复测高程。 2)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时,应由人工开挖修整。 4、治理方法 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应挖出扰动土并回填砂、石或其他建筑材料,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 1。1.5、基坑底出现橡皮土 1、现象 当挖到基坑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