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
实践三 六盘水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 一、实践目的一、实践目的 1.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 2.掌握地质灾害成因及特点。 二、实践地点二、实践地点 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学校附近。 三、实践时间三、实践时间 2015 年 12 月 24 日 四、实践内容四、实践内容 1.地质灾害及其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 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相遭遇的结 果。没有致灾的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造 不成损失,也不能称为灾害。致灾作用是主导因素,受灾对象是被动客体。地 质灾害的类型常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其它特点进行划分,而灾害的大小则 以受灾对象的损失大小(规模、价值)加以评估。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 12 类、48 种。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 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 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 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 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 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 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 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 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 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2 六盘水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 2.1滑坡 滑坡是六盘水市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灾种,全市共有滑坡 625 处,占已调 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59.9,受滑坡威胁居民 12 214 户、53 116 人,占全市 受灾人口总数的 48.40,受威胁财产 14 733.5 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总数 的 47.90。滑坡类型以土质滑坡为主,岩土混合质滑坡次之。规模以中小型 为主。引发因素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特别是与强降水密切相关。近 年来人为引发的滑坡数量明显增加;滑坡多发育在泥岩、砂岩或砂岩、灰岩 与泥岩、页岩互层及玄武岩出露的地区,所处构造部位大多为褶皱带,断裂 发育,且人为工程活动强烈。另外,山区的居民点、学校和厂矿等房前屋后, 存在大量的因削坡建房而引发的小型滑坡和崩塌隐患。这些滑坡和崩塌隐 患个体小,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由于致灾体距离建筑物近,运动速度 快,突发性强,危害性极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2.2 地裂缝 地裂缝也是六盘水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全市共有地裂缝 209 处,占地 质灾害点总数的 20.0;受地裂缝威胁居民 10 529 户、43 846 人,占六盘水 市受灾人口总数的 39.90;受威胁财产 10 849.00 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 总数的 35.20。六盘水市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各采煤区,地裂缝在规模上以中 小型为主,裂缝宽 0.10~ 20.00 m,最长者可达数千米。主要由于地下进行 大面积的矿产开采和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被破 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错移拉裂,向上延伸至地面 而形成地裂缝。 2.3崩塌 六盘水市共有崩塌 127 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12.20;受崩塌威胁居 民 2 075 户、9 725 人,占全市受灾人口总数的 8.85;受威胁财产 3 167.40 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总数的 10.30。大多为岩体崩塌,以中小型为主,其 诱因主要为自然因素。近年来,随着道路建设和采矿活动的增多,人为因素 引发的崩塌大幅度上升。市内崩塌主要发生于地形陡峻的坡崖地段,所处部 位常与断裂、节理和褶皱发育关系密切。 2.4泥石流 六盘水市共有泥石流 57 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5.00;受泥石 流威胁居民 389 户、1 702 人,占全市受灾人口总数的 1.5;受威胁财产 1 694.8 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总数的 5.50。该市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形 切割强烈、坡降较大、植被较差、雨量相对集中的中低山区以及一些大中 型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堆场及其下游地区,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引发因素 主要是强降水特别是大暴雨。少数物源为人为作用所致。主要发育于 泥岩砂岩、玄武岩及砂岩、灰岩与泥岩、页岩互层分布区,断层密集的中山 峡谷地带,大多于每年的 5 9 月份发生。 2.5地面塌陷 六盘水市共有地面塌陷 31 处,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区塌陷 2 种类型,其中 岩溶塌陷 14 处,矿山采空区塌陷 17 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2.40; 受地面塌陷威胁居民 324 户、1 422 人,占全市受灾人口总数的 1.30;受威 胁财产 324.00 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总数的 1.10。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 水城盆地等碳酸盐岩岩类出露、岩溶发育和地下水活动强烈的低洼地区。 岩溶塌陷的诱发因素以工程活动为主地下水开采,如水城盆地的抽水塌陷 在贵州岩溶塌陷中非常典型,且全国闻名。 六盘市初步圈定了大湾、汪家寨和那罗寨等 17 块沉陷区,总面积达 282 平方千米。 3.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3.1 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 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 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 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 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3.1.1 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 而发生滑坡。 3.1.2 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 造成滑坡。 3.1.3 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3.1.4 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 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3.2 地质灾害特点 3.2.1 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 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斜、翻滚的地质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3.2.2 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 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 动的自然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前缘出现隆起和放射状裂缝;后缘裂缝加宽,产生新 裂缝;中部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缘出现 斜向裂缝。 3.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 雪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