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节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 且相对独立的 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 以学生为 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 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自我发 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 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 情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二、课程的定位。 1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 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防止 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 又要防止学 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 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 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①大教育学原理。 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 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 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月异”,因此教育应当 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 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博才教育,让 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 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 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 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 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 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 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 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 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 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 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 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 主观情境即 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 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 “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 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 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 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 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 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 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 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 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 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 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 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有 利于学生对整体世界的理解和把握,避免了简单地按顺序复现不 同科目各个方面的信息碎片,造成知识专门化。可以说,情境教 学原理使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 ③探究教学原理。传统学校教育课程是以教师“告诉”的方 式传递知识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教育方 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但这种教育方式所能传递的只是学 问知识或者说科学知识。而相对于科学知识还有一种体验知识。 体验知识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当学习者在以后遇 到相似的对象与情景时,体验知识就会转化为经验来解决实际问 题。所以探究学习特别注重直接感受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即注重 知识的体验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指定探究的步骤,形成 探究的环境,为学生的的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达到 自主地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学生在 探究过程中可能学不到许多科学的“事实”,但他学会了探究的 途径和方法,领会了一种探究精神,并体会到科学是一个不断变 化的领域。因此,本课程将体验知识纳入其中,以增强学生自主 学习学问知识的能力。并且体验知识的纳入,也将弥补传统分科 课程非人性化的不足,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特质。 ④活动教学原理。④活动教学原理。人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 交互作用建立起来的,而活动(外部活动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 就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联接点。因此活动教学努力增加学生活 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不断追踪社会发展和时代 发展的方向,例如民族文化、人口发展、繁忙商务、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等,当活动课的选题范围不再受到传统学科体系局限的 时候,它就自然而然地将课堂和学校的教育延伸到无限广阔的时 空。而本课程也致力于加强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 在开放的教育时空中享受到丰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途 径。而且“活动”作为一个综合的“工作单元”,其多样的活动 方式,也使活动者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全面地、健康和谐地发展。 ⑤合作教学原理。⑤合作教学原理。本课程注尤其重结合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参 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使需要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的实 践活动得以开展。因为在合作教学中,儿童在自己发展的阶段还 不能完成的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可以在与他人的 合作中得到解决。其次,师生互敬互爱、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也能 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内在的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强 烈的认识、创造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合作性的教学方式,使 教学成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团体经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 力,合作的意识与团队精神等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2 2、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 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所谓 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学习成 果有赖于学习者的主动介入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的提供。 所以 (一)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 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运用上引发、 保护、激励儿童的学习兴 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 者的角色,以此促进学习者的主动介入,促进学习者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预定、分科的知 识和按科目方式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