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 资源ID:55697613       资源大小:196.1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参Brus,1972, ;Ellman,1989, ) (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 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描述,公有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财产形 态。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 国有化的过程。 从所有制的结构来看,改革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一大二公”的 特征十分明显,完全符合传统计划经济的共同标准。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中,按 照公有程度不同,城市工业经济所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 体所有制; 农村则主要以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但必须严格执行 国家下达的指令性的农产品统购计划和相应的生产计划, 并不具有完整的集体产 权。农村土地在国家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管理,农民对土地仅有使用权。社会 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 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曾经高达 90% 以上,个体经济比重下降为%,私营经济更是降到%以下。[1]1956 年社会主义 改造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调节方式都实现了向完全计划经济的转 变。 (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 标志是国家或中央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 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 产计划成为政府的附属物[2]。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 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经济计划部门制定发展计划,并对企业通 过指标、计划参数、实际评价等实行全面的控制,而企业的绩效则完全表现在对 计划的完成和当局的偏好。 高度计划指令经济要求对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做 出细致的计划,但由于信息问题,导致计划多具有刚性而缺乏灵活性。 (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 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导致 在国家和政府之外并不存在实际的微观经济主体。 这种体制导致经济决策权力高 度集中在中央的省级的党政系统的领导机构,而企业和民众个人、立法和司法机 构以及下级党政部门没有决策权。在后来,决策更加集中与个别领导人手中,导 致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不规范的个人决策左右集体决策而引发的一系列决策 失误,严重损害了计划经济的正常运行。[3] (4)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 代价格机制。 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 低到最小的范围。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充斥着政府的计划和指令。资源流向 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 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政府当局往往出于政治目的实施资源配置计划,而将经济 效率的标准放在政治目标之后,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配置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5)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 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交 易, 而计划体制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 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 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根源于计划经济本身取消货币媒介的思维[4]。这导致 在货币支付之外,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支付方法,通过牟取权力,搭便车等行为 进行变相支付等行为也是导致计划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 (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 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 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 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但由于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 高, 生产行为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合作的社会性生产和团队生产过程,单个劳动者 的边际产出和贡献率无法做出准确测量,这给按劳分配规则的执行带来了困难。 从前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实践来看, 多数按劳分配实际都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 法。这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 (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出于战略考 虑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对城市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投入较大,但由于多数前社会 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积累不足,经济总量较小,并且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家,因 此都采取“抽农补工”的做法,试图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违背结构均衡的发展 战略, 导致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政府投资 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 农业的抑止。 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这一结构导致后 期经济增长中产业链条的断裂,是造成后期改革最初发端于农村的根本原因。 (8)对外封闭型经济。社会主义政权的诞生由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阶段, 两大社会制度的冲突从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之前就明显存在。尽管新政权都 表示希望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并提出过“自力更生为 主,外援为辅”的指导方针,但由于国际冷战格局的形成,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体制本质上都是封闭型的。尽管早期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过贸易往 来,但多半是出于政治合作的目的,甚至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发生了分裂, 导致各国计划体制的进一步封锁。总体而言,转轨改革之前计划体制下的对外贸 易规模十分有限(见表 1-3)。 表 1-31952-1978 中国进出口总额 年份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进出口 总额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0 页。 (9)行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从前苏联和中国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的实践来看,两国都表现出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征,在中央和地方 政府关系以及权力职能划分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经济体制运行的主要内容。 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是以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的计划和指令为前提的, 但是经济运行决策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不利于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由于在所有制上 集体所有制的大量存在,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分享一定得经济决策权力,这有利 于地方政府发挥调节作用。但分权模式由于边界难以把握,而且容易和中央政府 在职能上出现交叉和冲突,因此往往陷入一种“治乱循环”的怪圈,容易出现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态。纵观计划经济实施的整个过程,前苏联和我国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集权与分权冲突中都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倒是呈 现了明显的周期特征(见表 1-4)。 表 1-4中国计划经济运行得行政性“集权-分权”周期 1953-1956 1957-1960 1961-1964 1964-1965 1966-1968 1969-1976 1977 -1978 集权 分权 集权 分权 冻结 分权 集权 资料来源冒天启、朱玲转型期中国经济关系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社 1997 年版,第 13 章。 (10) 经济生活政治化。 在前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8)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