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
诊诊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断断习习题题 血液检验血液检验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 3、Auer 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4、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5、 核右移 外周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 其百分率超过 3者, 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肾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 8.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9.莫氏试验(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 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莫氏试验) 。 10.肾前性氮质血症 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 尿,此时 BUN 升高,肌酐升高不明显, BUN/Cr( 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 BUN 可自行下降。 尿常规尿常规 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 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 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 尿时,称蛋白尿。 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 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 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 的蛋白尿 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 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19.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 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20.肉眼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 即可出现淡红色, 称肉眼血尿。 10、 21.镜下血尿 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 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 3 个,称为镜下血尿 22.肾衰竭管型 由蛋白质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构成,外形宽大,不规则,易折断。 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23.镜下脓尿 浆膜腔积液检查浆膜腔积液检查 24.渗出液 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 管内皮细胞受损, 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 管壁。 25.漏出液 为非炎性积液 血栓与止血血栓与止血 26.APTT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7.PT 在被检查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因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成为血浆凝血酶原时 间 28.INR 国际正常化比值 肝功能肝功能 29.A/G 倒置 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 A/G 倒置,见于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及M 蛋白血症 30.“胆酶分离”现象 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 升高显著,如在症 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 坏死,预后不良。 31.低蛋白血症 血清总蛋白7.4 R,或 QS 波。 2 2、三种早搏心电图特点是什么、三种早搏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室性期前收缩(PVC ) ⑴提前出现的 QRS - T 波群,其前无 P 波或相关的 P 波; ⑵QRS-T 波群宽大畸形,时限 0.12 sec ,T 波与 QRS 主波相反; ⑶完全代偿间歇即 PVC 前后两个窦性 P 波间距等于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 ) 代偿间歇指异位搏动后出现的一个比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有完全、不完全性。 房性期前收缩 (PAC 提前出现的异位 P波,形态与窦性 P 波不同; ⑴P-R 间期 0.12 sec;代偿间歇不完全。 ⑵PAC 不完全代偿间歇 PAC 前后两个窦性 P 波的间距小于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如本图 P-P1280 0.22 sec ; 两次(心率相近)相比,P-R 间期相差 0.04 sec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特点 部分 P 波后 QRS 波脱漏 分类 二度 I 型 AVB (Morbiz I 型) 特点P 波规整,P-R 逐渐延长,直到脱漏一个QRS,周而复始。又称文氏现象。 二度 II 型 AVB (Morbiz II 型) 特点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 ,部分 P 波后无 QRS 波。 31 或 41 传导的 AVB ,为高度 AVB。 (3)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 波与 QRS 波无关PR 间期不固定,房率快于室率 电生理特点交界区或以下某处传导完全中断; 心室由次级起搏点控制, 可能出现 交界区逸搏,或心室逸搏。 5 5、简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简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答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QRS ≥ 0.12 sec ; V1 或 V2 rsRM形(最具特征性的改 变) I、V5、V6 S 波增宽、切迹,时限≥0.0.4 sec ; RV1 ≥ 0.05sec aVR QR 形,R 波宽而有切迹; 继发性 ST-T 改变(V1、V2 ST 轻度压低,T 倒置,I、V5、V6 T 直立)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 0.12 sec ; V1、V2 rS (其 r 波极小,S 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 形, I、aVL、V5、V6 R 波增宽、粗钝、切迹; q 波一般消失,心电轴可左偏; V5、V6 R 0.06 sec; 继发性 ST-T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