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快乐体育课
我理想中的快乐体育课 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在追求快乐体育,追求完美、理想的体育教学,却 忘记了我们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却很难。 我心中最理想的体育课,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元素 1.高效的课。 现在的体育课堂,生动活动,标新立异。这无可非议,但体育作为一门 必修课程,应该有其学科特有的价值和地位。如果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或者堂 课教学目标指向不清晰,学生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课堂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和浓 厚的欲望,很可能是一节“军体课”或“游戏课”。 或许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文字目标”比较鲜明,更是涵盖五大学习领域的内 容,但区区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产生如此大的教学效应。我们的课堂教学 目标应该向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方向发展。。 2.学生喜欢的课。 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包括三个层次体现在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教学 方法的多样化、 体现在学科价值的具体化,同样也衍生出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三 项基本功教材开发、手法创新、理念创新,具体地说,现代体育教师要学会把 传统、枯燥的运动素材,加以整合和提炼,合理组织和利用教材;要不断更新自 己的教学手法,尽快形成自我教学特色;要有深度地领会课程本质,根据学生的 实际特点来配置每一节体育课堂。 3.师生身心愉悦的课。 教育必须关注生命,教育更无权轻视生命。处罚性、强制性的命令,有悖于生命 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中,特别是我们体育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特权”,如何 使用好这种“特权”,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权力使用的尺寸,唯一的标准是 学生的自我感觉,有时你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严”,不得不让学生“量力而 行”。 所以我认为平时上好体育课要做到真实、扎实、朴实、务实。 真实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完美”,追求理想的体育课堂教学。 但事实上,教育永远没有“完美”,教育允许有“遣憾”和“缺陷”。 教育要从关注“教”到关注“人”,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要把学生当 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让学生学有用的体育,为学生的今天负 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有 些观摩课、 公开课气氛热烈, 学生玩得开心快乐, 实质是表面上的 “繁 荣” , 是外在形式的活跃, 是毫无意义的走过场, 其含金量是不高的。 我认为真实的快乐课堂教学摒弃演练和作假。 正像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所言, “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 动态生 成的和不确定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 不是为了观赏。 ” 真实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 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 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不能死抱着教案, 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 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扎实扎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姓 “体”,就是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体育教 学中, 有些体育课偏离了轨道, 进入了教育误区。 偏面追求快乐教学, 轻松教学,将体育课上成了 “休闲课” “游玩课”甚至于“活动课”, 而忽视了体育技能,这是对新课标认知上的严重误区。 新课标呼唤体育创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 然不能忽视。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运动技能,需要 必要的密度、强度和运动量;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需要学 生的队列练习、 规定穿着及纪律教育等等。 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仍然需要教师的讲解, 口令与的教学示范, 具有扎实基本功体育教师。 新课改, 对广大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需要体育教师具有驾驭能力, 成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执行者;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亲 和力, 能尊重学生的选择, 走进学生的心灵, 成为学生的 “良师益友” 而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 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探究 能力,对专业之外的知识及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前沿的信息有敏感, 具有较好的研究素养和能力。 让学生学得有效,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充 满激动与激情,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欣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 的主人。 朴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设备,特别是多媒体引进体育 课堂,使得体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教学用 具,以免造成不和谐,步入教学误区。曾经观摩过一些优质课和公开 课,发现有些老师不远千里,将沉重的教学辅助用具从外地搬到上课 地点;再有,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教学情景,将各种复杂的器材运到了 体育课堂中来,而真正的效果有多少,我不敢苟同。体育教学还是要 提倡追求实效,力求“一物多用”,能用小卡片达到教学效果的,就 不必运用多媒体。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老教材上出新 花样”,照样让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甚至十分精彩。 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着。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 课后,同行们在私下里的议论一语道破 “这样的课好是好,就是不 能学。”言外之意,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非常积极,甚至于 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 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外在形式上 的活跃。 因此,我们不妨从身边去找,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身边的资源 其实很丰富一包多用,可以进行投掷、投准、夹包、顶包、踢包等 活动;一绳多用,可以进行绳操、跳绳、拉绳、摆绳、捆绳等活动; 一球多用,可以进行拍球、传球、投球、滚球、带球、运球等活动; 一纸多用, 可以用来顶纸、 贴纸、 折纸、 投纸等活动。 还有更多的 “一 罐多用”、“一袋多用”“一瓶多用”“一毽多用”只要把这些 引入体育课,让它们发挥出“一物多用、旧物新生”的作用,我想, 体育课带给学生的乐趣必定是无穷无尽的。 务实这是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认真学好、学透新课标,不 能对新课程改革一知半解,把握不了精髓。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发 现大多以批判传统体育教育教学为前提,似乎认为传统的都应该改 革,这种全盘否定的思想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格格不入的, 它 严重忽视了传统教学中的闪光点, 可取之处, 很容易使改革走向极端, 影响新课程的发展。 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 对传统教学做到 “扬弃” , 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一味抛弃传统教学中的一切,要把 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有机结合。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但并不完全否认或废弃接受式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小学生中却出现了不少学生不喜欢上 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 己。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 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又如 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 腿就追,直到甲、 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 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 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 学生在玩 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 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 能激发 其个性倾向性,那么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 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 教的方法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