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大小 赤道周长-------40000 千米 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 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 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 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 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 180 。 代号东经E 、西经W 20 W-----160 E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 /24 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 ,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 第三节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数字式 、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 指向标定向法 箭头指向北方 ③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南 在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北 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全图等距,线重必崖,线密坡陡,互凸即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亚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 5、板块运动的形式张裂和碰撞挤压。 6、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 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描述天气阴晴、风雨、冷热 2、天气的特点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气温、降水、风 4、风力符号的表示方法 东风六级 5、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含义蓝色、绿色、白色分别表示海洋、陆地、云区。白 色越浓,表明云层越厚 ,阴雨越大。 6、空气质量状况与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大,对人体越有害。 ) 7、空气质量级别(一共五级,级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 8、空气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第二节 气温及气温的分布 1、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2、气温的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 大陆上 1 月最高,7 月最低; 海洋上 2 月最高,8 月最低。 3、气温的水平分布表示方法等温线图 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③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②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陆因素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地形因素 第三节 降水及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 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3、降水的分布规律一 (1)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2)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 4、降水分布规律二 ①赤道附近各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影响)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海陆影响) (能从图中看出即可) ③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海陆影响) (能从图中看出即 可)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影响)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组成气候的要素气温 降水 3、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①赤道附近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③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 ④最典型的热带草原在非洲 ⑤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上 ⑦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⑨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气候 ⑩两极地区分布着寒带气候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2、18 世纪前,人口增长缓慢。18 世纪后 ,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3、2006 年全世界人口已达到 65 亿。 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死亡率 6、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 人口密度来表示。 3、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该地区的总面积 4、世界人口稠密区欧洲、亚洲东部、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