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完整温病学课本归纳,推荐文档

  • 资源ID:55604780       资源大小:2.52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完整温病学课本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绪论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 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3、明末吴有性(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 病专著温疫论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 ,薛雪(薛生白) ,吴瑭(吴鞠 通) ,王土雄(王孟英)5、叶天士蓍温热论 ,被誉为“温热大师” ,提出了“卫气营血” 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 ” “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 ,对湿热之邪在 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 ,形成以“卫气 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 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首创“秋燥”病名,创制了治疗燥热伤肺的燥救肺汤。10.风 湿之名首见伤寒论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温病的概念温病的概念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温病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 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温病的特点①致病因素温邪 ②发病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 ③临床表 现a 起病急,传变快 b 发热为主症,热像偏重 c 易燥化伤阴 d 易内陷生变 3.温病范围温病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 秋燥,冬温,温疟 4.温病根据发病特点分类温病根据发病特点分类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5.简述温邪的含义和其种类温邪的含义和其种类 温邪是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湿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分类a 风热病邪--风温 b 暑热病邪--署温 c 湿热病邪--湿温 d 躁热病邪--秋燥 e 温热病邪--春温 f 疫疠病邪--戾气 g 温毒病邪--温毒 6. 6.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风热 暑热 湿热 燥热 ①多先犯上焦肺卫 ②易伤脾胃阴津 ③变化快,邪易逆传心包 ①“夏暑发自阳明”或“直犯厥阴”②易伤津耗气 ③易闭窍动风 ④易夹湿邪为患 ①病逝缠绵,传变慢 ②易困遏阳气阻滞气机 ③病机变化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①易津液干燥 ②病变重心在肺经 7.何谓病发于里,病发于表何谓病发于里,病发于表 ①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指感受当今之邪后即时而发,病发于表 的一类温病 ②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或伏气,是指感受邪气后未即时发病,邪 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 8.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的比较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的比较 新感温病伏邪温病 成因 病机传变 感邪后立即发病 初起病多在表, 或从表解, 或 自表入里,由浅至深传变 初起多西安表证, 一般无里热 证, 少数病起可见里热证, 但 其证侯特点与时令之邪的治 病特点相同 一般病情较轻, 病程短, 预后 较好 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 风温 署温 湿温 秋燥 大头 瘟 烂喉痧 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自里而发或由里外达或进一 步深入, 若邪不能外达, 病难 速愈 初起现里热证或见气分里热 证, 或见营分里热证。 如无外 感引发, 则无表证, 如由外邪 引发,则表现为表里同病 一般病情较重, 病程较长, 预 后较差 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 春温 伏暑 证侯特点 病势 治疗 病种 11.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比较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比较 第1页 共 10 页 病邪性质 发病部位 起病 传变及病程特点 症候特点 温热类温病 纯热无湿(如风热暑热 燥 热) 多位肺卫, 亦可发于阳明气分 或营血分 起病较急, 传变较快, 病程一 般不长 热像显著, 易出现化燥伤阴征 象, 初起多见肺卫表证或里热 亢盛证; 继闭心包, 热盛动风, 热盛动血等入营血的里热证 侯, 后期则多见阴液耗伤, 出 现肺胃阴伤, 甚至肝肾真阴亏 损证。 湿热类温病 湿热相兼(如湿热 暑湿等) 多为脾胃,亦可发于少阳 起病较缓, 传变较慢, 病程较 长,缠绵难解 初起发热及伤阴表现均不明 显,而阳气被遏征像较显著, 多表现为湿重热轻, 见上中焦 卫气同病之证,继则留恋气 分,困阻脾胃。弥漫三焦。 以 中焦病变重心, 出现湿热并重 或热重于湿之证, 后期即可化 燥伤阴, 出现腑实、 营血分证。 亦可因湿盛伤阳, 出现湿盛阳 微证。 治疗特点 代表病种 12.风湿和伤寒的比较风湿和伤寒的比较 风湿 病因 病机特点 以清热救阴为大法,宜用辛以化湿清热为大法,宜用芳 凉、辛寒、苦寒、甘寒等方药香、苦寒、淡渗等方药 风温、春温、署温、秋、大头 瘟、烂喉痧等 湿温、暑温夹湿、伏暑等 伤寒 风寒病邪 初起寒束于表,郁闭 卫阳。继则寒邪化热 内传入里,后期易伤 脾肾阳气 表寒证,恶寒证重, 头痛身痛、无汗、脉 浮紧 辛温解表 温补脾肾 麻黄汤、桂枝汤等 理中丸、四逆汤等 风热病邪 初起于肺卫,继则肺 卫热盛,甚则热陷心 营,后期易伤肺胃阴 液 初起证侯 初起治法 后期治法 初起用方 后期用方 表热证,发热重,恶 寒轻, 口渴、 咳嗽 无 汗或少汗、 舌苔薄白、 脉浮数 辛凉解表 滋养肺胃 银翘散、桑菊饮等 沙参麦冬汤等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 1.气分营血证辩证要点及病理特点(病机) 辨证要点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或斑点隐隐 舌质红绛 斑疹密布,出血或舌质深降 病理特点(病机)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邪正剧争,热炽阴伤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动血耗血,淤热内阻 2.上中下三焦辨证要点及病理特点(病机) 第2页 共 10 页 上焦 辨证要点 (1)邪犯肺卫证邪犯肺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2)肺肺 热壅盛证热壅盛证身热、咳喘舌苔黄(3)湿热阻肺证湿热阻肺证身 热不扬、胸闷、咳嗽、舌苔白腻(4)热陷心包证热陷心包证 神昏、肢厥、舌绛( 5)湿蒙心包证湿蒙心包证神智时清时昧、 舌苔垢腻 (1)阳明热炽证)阳明热炽证壮热、汗多、渴饮、舌苔黄燥、 脉洪大(2)阳明热结证阳明热结证潮热、便秘、苔黄黑燥、 脉沉实有力(3)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身热腹痛、 大便溏垢、舌苔黄腻或黄浊(4)湿热中阻证湿热中阻证身热 脘痞、呕恶、舌苔腻 病理特点(病机) (1) 卫受邪郁, 肺气失宣 (2) 邪热壅盛,肺气闭塞(3)湿 热阻肺,肺失蜀降(4)邪热 内陷,机窍阻闭(5)湿热酿 痰,蒙蔽心包 (1)胃经热炽津伤( 2)肠 道热结,传导失司(3)湿热 积滞搏结肠腑(4)湿热闭阻 脾胃,升降失司 中焦 下焦(1)肾精耗损证肾精耗损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 (1) 邪热久羁, 耗损肾阴 (2) 舌绛干枯而萎,脉虚(2)虚风内动证虚风内动证手指蠕动或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第五章第五章 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常用诊法 1.白碱苔白碱苔舌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状如碱状。为温病胃中有宿滞而兼夹秽浊郁伏之征像。 2.白砂苔白砂苔(水晶苔) 舌苔白而干硬如砂皮扪之粗糙。为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色未及转黄 而津液已大伤之象。 3. .白霉苔白霉苔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温病学课本归纳,推荐文档)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2)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