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观的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基于认知观的信息检索基础理论讨论 杨秀丹/李皓 2024-11-12 142621 来源图书情报工作京2024年24期 【英文标题】On the Basic Theory of Ination Retri Based on Cognitive Viewpoint 【作者简介】杨秀丹,女,1970年生,教授,发表论文数10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保定071002 李皓,男,1983年生,硕士讨论生,发表论文3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保定071002 【内容提要】对认知信息检索的德尔文的意义构建理论、贝尔金的ASK理论、威尔逊的信息行为模型、萨拉萨维克的认知相关性层次模型、英格沃森的认知观和基于整合认知理论的信息检索模型等理论及模型分别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基于整合认知理论信息检索具有较好进展前景,认知信息检索需要与系统导向和用户导向的信息检索不断融合,形成统一的认知信息检索系统。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and criticizes theories of cognitive field, including Dervins sense-making theory, Belkins ASK theory, Wilsons ination behavior model, Saracevics multilevel cognitive relevance model, Ingwersens cognitive theory and integrated cognitive theory, 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 better future for cognitive field and ination retri research, user-based ination retri and cognitive ination retri need to be integrated together to a unified cognitive ination retri system. 【关 键 词】信息检索/认知范式/社会认知范式/整合认知理论Ination retri; Cognitive paradigm; Social-cognitive paradigm; Integrated cognitive theory 依据库恩Kuhn范式理论,贝尔金Belkin把情报学理论划分为物理范式和认知范式两大类。讨论范式从系统驱动转向认知驱动意味着情报学对用户及其认知讨论的深化。而信息检索作为情报学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系统导向和用户认知导向两大进展阶段。情报学与信息检索进展的历史证明,离开对用户的讨论而仅仅依靠技术不可能最终解决用户信息需求和利用问题。认知范式从认知视角讨论信息检索参加者(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处理者、信息检索者及信息用户)的认知结构、信息行为及人机交互、情境、多元表示等。从1977年德梅Marc de Mey首次提出认知观Cognitive Viewpoint概念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需要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讨论成果,本文在认知观理论进展脉络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检索用户和认知讨论的相关问题,试图给出一个相对系统的描述和解释。 1 认知信息检索的历史沿革 1.1认知信息检索相关概念 1.1.1认知观及认知信息检索认知科学认为,人类具有感知、认识外界的认知能力,认知行为是人从外界环境猎取信息、加工信息,调整自己行为适应环境的过程。认知理论应用到情报学(包括信息检索)领域即形成情报学(包括信息检索)的认知观。情报学中的认知观最早由德梅提出“任何信息的处理,无论是知觉的或符号的,都是通过信息处理设备,由人的世界模型系统或概念体系实现的”[1]。对信息处理主体而言,德梅所说的概念体系是对世界的描述,即世界模型。世界模型由个人的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结构在特定情境中受到个人或组织的经验、教育等多种因素制约。 德梅认知观提出后即受到福尔曼Forhmann、霍兰德Hjorland、泰迦Taija等学者的批判。泰迦指出,其缺陷在于缺乏宏观社会视角和信息处理的社会文化背景,没有形成明确的问题概念化方法[2]。由此,在德梅认知观基础上融合社会认知维度形成社会认知观理论。社会认知观倾向于在社会文化、组织、工作任务情境中讨论用户的认知结构、信息需求等方面。 社会认知观代表人物为英格沃森Ingwersen,他与贾维林Jrvelin等提出了认知信息检索的概念,继而在讨论交互式认知信息检索模型之时提出多元表示准则The Principle of Polyrepresentation,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认知观的情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认知理论的信息检索讨论模型,进一步丰富了社会认知观的概念内容。 认知信息检索进展历史并不长,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认知信息检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整合认知理论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以认知科学方法讨论信息检索者认知空间、信息检索系统的信息空间及交互界面,是与传统系统导向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相区别的检索范式。 1.1.2相关性及情境相关性relevance是认知信息检索讨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就目前的信息检索系统和行为而言,可简单认为,相关性主要是指检索系统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从文档集合中检出的文档与用户需求之间的一种匹配关系。关系、直觉、多维和动态是其特征。萨拉萨维克Saracevic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信息检索相关性的5个层级系统相关性、主题相关性、认知相关性、情境相关性、情感相关性[3]。考斯金Cosijn和英格沃森从社会和组织的感知与策略方面分析相关性的维度[4]。尽管相关性讨论有待深化,但可以说相关性讨论推动了认知信息检索的进展。 情境context是认知信息检索的另一个基本概念。认知信息检索讨论把用户看作动态的变量,即用户是在其感知的工作任务和信息猎取行为的情境中进行检索行为。情境是指包括检索者具有的知识结构、信息检索交互经验等内在的信息素养以及检索者所处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组织环境、工作任务等外部环境的集合。情境与检索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动机、情感、偏好、系统以及领域相关,用户处在与其积累的经验、文化、组织等情境和当前检索交互的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层面的交互才是有效的信息检索交互。因此,可以说情境是影响检索者认知行为和检索效果的重要外部变量。 1.2系统导向、用户导向与认知信息检索的分野与融合 英格沃森在其1992年出版的专著信息检索交互Ination Retri Interaction中,把信息检索讨论方法划分为三类传统信息检索(即系统导向的信息检索)、用户导向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检索交互的认知方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