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专题传统节日与古诗词全国通用详解版
传统节日与古诗词传统节日与古诗词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了解节日的农历时间、习俗、相关古诗; 2.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作品。 二、课前热身二、课前热身 击鼓传花,看看你了解多少诗人。 1.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2.贺知章被称为 3.凉州词的作者是 4.“王孟”指的是 5.王昌龄被称为 6.田园山水派代表诗人是谁 7.说出你背过的李白的三首诗 8.杜甫的称号是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10.白居易的号是什么 【答案】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诗狂 3.王之涣 4.王维,孟浩然 5.七绝圣手 6.王维,孟浩然 7.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 8.诗圣 9.雪景 10.香山居士 三、知识讲解三、知识讲解 1.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 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 亲戚、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逛花市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 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节公历四月初,冬至后的第 108 天。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 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 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相传此俗源于纪 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 来改为清明节。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 寒食诗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 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 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 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这一天,人们还有晒书的习俗。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 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 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风俗。描写重阳节 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2.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 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 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768 年-824 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 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 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 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 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名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更有祭十二郎文 传世,与欧阳修的陇冈阡表以及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祭文。 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6]他的散文创作, 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 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 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 称为“韩柳”,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