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读书笔记

  • 资源ID:55549004       资源大小:385.0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5积分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读书笔记

甘阳主编 “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文化)必然是更富人情味的,知识本位 的文化(现代文化)则必须削弱人情味。 。 。也因此,现代人几乎必然 怀有一种若有所失的失落感” 。换言之,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但有 否定的、 批判的一面, 同时也有肯定的、 留念的一面, 同样, 对于 “现 代社会” ,我们不仅有向往、渴求的一面,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疑虑 和不安之感。 (7) “文化的冲突” ,亦即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正在形 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 说得更具体带你, 也就是千百年 “尊 尊亲亲”的家庭制社会结构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人的传统意识、 传统 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化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 人的现代意思、现代心理、 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 位遭遇和总体性冲突。任何一个民族要进入现代化的行列, 都不可避 免地会面临这种“文化的冲突” ,亦即都会面临一个从自己民族的传 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系统的任务。现代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现代 化” ,中国的现代化只有最终落脚在一种新的现代中国文化形态上, 才算有了真正的根基和巩固的基础, 否则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或者将其 难以达成,或者甚至得而复失。 (7)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常常被无限突出, 从而 掩盖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从传统文化形态走向现代文化形态这一更 为实质、更为根本的古今文化差异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历来的文 化讨论中常常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我们的根本目的照理来说本 应是检查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使得中国人在近代大 大落伍,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尽快把中国传统文化形态改造成崭新 的中国现代文化形态; 而中西文化的比较本应是服从于这个根本目的 的,亦即看看西方文化能否在这方面有所借鉴, 特别是应考察西方文 化是如何从其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从而促进了它们近代的强盛。 结果却是手段常常变成了目的; 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用抽象的中国文 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说穿了多半是儒家文化)与抽象的西方 文化(实际上是经过了“知识论转向”以后的近代西方文化)之间的 泛泛比较与笼统区别,来回避、模糊、转移甚至取消中国传统文化形 态与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区别这个更为实质的问题 (与此同时也就忽 视了西方文化本身也有一个其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的区别) 。 (9) 要说中西文化之差异, 这里倒确实是一大差异 当西方人在从传 统文化进展到近、现代文化时,尽管也困难重重,但无论是文艺复兴 也好,宗教改革也好,启蒙运动也好,至少他们从未担心过在改革后 是否会变成不是意大利人了,不是德意志人了,不是法兰西人了惟 独在中国,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发展现代化文化形态,而是问 那是中国文化吗 巨大的文化财产变成了巨大的文化包袱(保住家业) ,巨大的文 化优越感变成了巨大的文化负罪感(愧对祖宗)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 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巨大心理障碍。 (11) 如果把近代中国与近代日本比较一下就可看出一个根本的差别 文化浅薄的日本是积极、主动、争着、跑着、惟恐落后般地全力汲取 西方文化,而文化太厚的中国则是首先百般抵制、全力拒斥、而后才 被拖着、打着、无可奈何地一步一步被迫接受西方文化。 (13) 问题的实质就根本不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多大, 而是在于中 国文化必须挣脱其传统形态,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形态。正因为这样,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不要用中西文化的地域差异来模糊、 转移中国古今 文化的差异这一严峻任务。 (17) “传统”是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这整个时间性中的一种“过 程” ,而不是在过去就已经凝结成型的一种“实体” ,因此,传统的真 正落脚点恰是在“未来”而不是在“过去” 。这就是说,传统乃是“尚 未被规定的东西” ,它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创造之中,永远向“未来” 敞开着无穷的可能性或说“可能世界” ,正因为如此, “传统”绝不可 能只等于 “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 , 恰恰相反, 传统首先就意味着 “未 来可能出现的东西” 。 创造出过去的中国人不曾有过的新的现代的 “民 族文化心理结构”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 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实体” ,而完全是一种动态过程,随着时代的变 迁,必有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变迁,从而也就必有心理结构的变迁, 而通常所说的“现代化”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上讲,无非就是指社 会变迁、文化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而也就是心理结构变迁的一种 特殊过程。说它是“特殊形式” ,就是指现代化所造成的“变迁”比 之通常的变迁来说是最彻底、最根本、最全面、最深刻的一种变迁, 因为它要求社会结构彻底变迁、 文化形态根本变迁、心理结构全面变 迁。所谓“搞”现代化,就是要求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促进这种总体 性的“变迁” 。阻碍这种“变迁”也就是阻碍现代化的进程。就我们 而言,我们根本就不“忧患”在经过现代化所造成的全面变迁之后中 国人还是不是中国人、 中国文化还是不是中国文化, 因为在我们看来, 不管这种变迁是多么强烈、多么深刻,它都是中国人自己在变、中国 文化自己在变, 是中国人自己在改造自己, 中国文化自己在发展自己, 所以不管变迁之后的未来与变迁之前的过去会是如何地面貌全非、 大 不一样,它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发展,中国文化自己的制造,因而内在 地构成了中国人或中国文化自己的“传统”之一部分。要言之,所谓 “中国人”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样子,似乎非如此才叫中国人,我 们为什么要把中国的“传统”限制得如此单调呆板,又何苦非要老是 无病呻呤式地“忧患”来“忧患”去呢(24) 毫无疑问, 儒道文化在今日以及今后都仍将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 部分并起着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在今日以及今后,它们在中国文化 系统中的意义或地位当与“过去”截然不同在过去, “儒道互补” 大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系统”本身,儒家文化尤可作为这个系统的 主体和核心要素(所谓“价值核心”或“价值取向”) ,但是在今日以 及今后,儒、道、释等“过去存在的东西”将不仅不足以构成中国文 化的全部,而且它们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系统的价值主体和核心要 素,只能成为次要的、从属性的要素,因为一个“现代的”中国文化 系统必有其“现代的”价值核心与总体特征。 在我们看来,必须把儒道文化都带入一个新的更大的文化系统 中,而不能仍然把儒道文化本身就看成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系统, 然后 试图以此为本位来吸取、同化新的文化因素(例如许多人今日继续当 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必须重新塑造中国文化新的“基本精 神” ,全力创建中国文化的“现代”系统,并使儒家文化下降为仅仅 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次要的、从属的成分。在我们看来,惟有这样 才能真正克服儒家文化曾经起过的消极的甚至反动的作用, 惟有这样 才是真正光大中国文化的“传统” 。 ) (30) 我们把 1976 年以来的中国当代美术分为三个阶段1976 年至 1978 年是 “后文革美术”时期;1979 年至 1984 年是“伤感的人道美 术”时期;1985 年以后是“多极人本美术”时期。 在 1976 年至 1978 年的第一阶段中, 美术还继续沉浸在 “文化革 命”的造神运动之中,人们

注意事项

本文(八十年代文化意识读书笔记)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3)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