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强调,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 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构建 “政府管教育、 学校办教育、 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实行管办评分离的改革,不仅是一 个新的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而且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它对教育 部门、学校和社会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对学校来说,提升学校治理 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管办评分离考量学校的治校智慧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工作呈现的是“管评办”一体化,所 有教育管理方面的权力基本上都被教育行政部门所掌控, 学校没有一 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缺乏办学活力,这些问题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管 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落后而导致的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能力落后的 结果。 因此,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旨在厘清政府的管理权、学校 的自主权及社会的参与权的权限边界, 激活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际上 它也是对各主体在新机制运行下管理智慧的挑战, 而对学校来说,它 是这三者之中的重点与焦点,因此尤为突出。 首先,就目前办学的外部形势看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处 理学校与当地政府具有密切关系,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政府不仅拥 有对办学方向、教育目标的决定权,而且拥有资源配置权,因此,如 何与政府处理好相互协调的关系, 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如何应对外来竞争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学 校也面临着国外学校的诸多挑战,去国外的小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 学校如何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管办评分离一方面的确为学校实施 自主管理松了绑,把办学自主权交还给了学校, 为学校的自主性校本 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平台。 但权利与责任也是对应的, 在给学 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为管办 评分离的改革使学校从原来的政府扶着走、 推着走转变为自主独立行 走。 在这种情形下, 学校已不能像过去那样有教育部门这顶大伞撑着, 可以减少某些办学风险以图安全, 而今需要独立行使办学的责任, 独 立应对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这对学校的办学智慧无疑是一 种重要的考量。 其次,从学校内部管理来看,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后,对最大限 度地激发学校内部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如何规范、强化内部管 理,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对新形势下的学校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 的课题。1学校针对政府确定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课程标准与人才 培养规格,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可以自主实 施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式。 但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能否以更便捷的路径、 高效的行动来达到这一目标,还是走了远路、绕了弯路,甚至南辕北 辙,这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智慧与能力。 学校再也不能沿袭过去那种重 传授知识、 轻文化育人, 重考试分数、 轻全面育人, 重培养尖子学生、 轻面向全体的做法, 不能再搞应付督导检查、 自欺欺人的 “两张课表” 或搞那些不顾学生兴趣爱好特点的所谓素质教育的活动。 而要切切实 实地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这是对学校胆量与智慧的考验。2从学校管理要素作用发挥的角度 审视, 如何组织协调好学校内部的人财物及时间空间信息这些管理资 源,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一重要责任现在完完全全地落到了学 校身上。就我国目前来看,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比之过去有了较大增 加,但总体上还是不富裕的,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紧张。政府 虽然积极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区域、校际交流,但这些毕竟还 不能根本性地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作为学校首要的是根据 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 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地加以设计安排,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吸收各 种社会资源,使之尽可能地达到合理状态,如果学校不能有效调配、 合理组织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或者仍然像以前一样采取向上“等、 靠、 要” 的办法, 势必会严重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3 从加强学校执行力角度看,需要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 改变传统 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系统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强 化各组织及其成员执行能力的提高。 如果学校内部的组织体系与管理 运行机制不能根据新的改革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势必会使学校工作 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二、当前学校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究 治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语境下的新型管理范式,至今 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 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 本特征。对中小学校来说, 推进管办评分离后,自主的校本管理将成 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同, 治理最突出的 是要依法管理,表现为一种优化、良性、多元化、多角度的管理。然 而,比较分析中小学在学校治理方面的现状, 我们认为学校治理能力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独立性,主体意识偏弱 哲学上把主体意识解释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对个体而言,它是人 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人之 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从内容上分析,自主意识和自由意 识是主体意识的两项重要内容。 对一个组织来说,主体性对它的存在 与发展极其重要。学校作为重要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承担着立德树 人、传承文明、 创新文化等的重要使命,这些重要职能要求学校必须 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按照教育规 律自主、科学地办学。然而,分析当前学校的办学行为,在主体性方 面存在着不少不足 一是在办学模式上, 同质性现象普遍, 千校一面, 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缺乏;二是片面迎合某些功利性需求,为社会 上的某些片面观念所左右,忽视对教育规律、办学规律的遵循,缺乏 对学校教育真谛的坚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社会拿 学生考试、升学成绩来评论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它的自由, 但学 校不能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办学策略,把“育人”变成“育分”,把“育 文化”变成“教知识”,把“学校”变成“考试”的加工厂。一所学 校如果独立思维不足、人云亦云、人趋亦步,其治理能力必然低下。 2.囿于传统,创新能力不足 学校的特征决定了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学校管理的创新、教育教 学的创新,才能有效满足教师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为师生的成长、 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按创新理论的解释,创新能力可分为产 品服务创新能力、发展战略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 力。就目前学校来说,创新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习惯于以往的经 验和思维,满足于眼前利益,或有改革但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学校 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特色,也缺乏灵魂。在我国,历次教育改革大 多是以自上而下来推进的。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方式方法以 及改革效果的评价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的, 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往往 是被推着行动的,而不是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在改革行动中,甚 至对改革的意图并不十分清晰, 对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了解不 详, 解决矛盾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 采取的措施路径针对性不强。 而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