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 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搞好初高 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 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 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 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 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通过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产生台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 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 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 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 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 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 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 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学生 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 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 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 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复杂的多了。而且相 对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可读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 律的表述严谨简捷, 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 论述科学严密, 教材可读性自然大打折扣,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 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 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 的,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 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 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 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 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 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有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与成 熟期。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 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 转变初步完成。但是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物理大量 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的强调从演示实验与生活常识出 发学习物理,因此将这种思维转变在物理学科中由初二后推 到高一,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 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物理上课跟不上节奏,或是上课 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 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 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物理就怕, 越怕就越难, 越难越怕。 3、公式套用向数学综合运用的递进使学生解题产生盲 点。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 出,但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却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至关重要的手段了。 高一新生学习物理首先遇到的一只“拦路 虎”就是矢量。 从标量到矢量的认识跨度很大, 对于学习了十 几年标量的学生来说,两个大小为 1 的矢量和可能等于 0, 而两个大小为 1 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 2,-2m/s 的速度比 1m/s 大,是有些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对比初中物理,高 中阶段很多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 10 个,且公式各有其不同的 适用范围,再加上运用图象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学生解题 时就往往无所适从。再例如在运动和力的合成和分解中要用 到三角函数的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 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 科事实之间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 4、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使学习方法的衔接出现 拐点。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由于 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 多。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课堂密度 也上来了,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 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 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 虽然背得很 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 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 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 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消除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 阶,要在高一阶段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中 做好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 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 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 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 的欲望, 例如高一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言部分教学, 教材上“蛋 碎瓦全瓦碎蛋全 ”,“声音使酒杯震碎 ”“带电鸟笼里的鸟安 然无恙”等等演示实验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 对 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依据生 活经验就能判断和理解的物理知识。因而高一的物理教学要 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同时也要不时的联系教材介绍物 理知识在现代科学之中的应用,让他们感觉到物理知识的确 有用。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物理学家的一些事迹,鼓励他们 向他们学习。 当然, 激发好奇心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子。 从好奇心出发, 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好奇,要逐步引导,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 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 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使学生的 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 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 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 尤其如此,老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 们的进步极小。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 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物理的畏惧感 自然大大减轻。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 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 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 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 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 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